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诗:浅吟“铸金埋玉”曲低唱“怀金悼玉”歌

(2020-03-05 15:31:59)
标签:

怀金悼玉

筑金埋玉

慕才亭

玛瑙坡

文化轨迹

分类: 比较文学研究

      浅吟“铸金埋玉”曲  低唱“怀金悼玉”歌

   土默热

《红楼梦》是一部抒情重于叙事、刻画重于铺陈的独特小说。对《红楼梦》作品的正确领悟,重在对其文化底蕴的深切感受。

本文就以子野清歌,辙唤奈何式的心理共鸣和文化共振,浅吟苏小小“筑金埋玉”安魂曲,低唱《红楼梦》“怀金悼玉”歌。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红楼梦》太虚幻境曲,怀和悼的当然是红楼才女。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杭州孤山“慕才亭”上的对联。联语中埋和铸的是南朝时西陵才妓苏小小。

“怀金悼玉”与“铸金埋玉”,在“花柳繁华、温柔富贵”的杭州西泠桥头碰头了——这难道仅仅是偶合么?

红学界好多专家学者都曾怀疑:“怀金悼玉”何如“悲金悼玉”,《红楼梦》作者是否用错了词汇?有的传抄者甚至妄改书中文字。

其实这是不懂“怀金悼玉”一词来源的误解,殊不知《红楼梦》“怀金悼玉”就来自慕才亭“铸金埋玉”,二者其实是一个意思!

“埋玉”一词典出《梁书·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名全每困於鑠金,身没谁恨其埋玉”。“埋玉”一词本义有二,可指埋葬有才华的人,亦可指埋葬女子,倘如同苏小小墓前联语那样,同时指埋葬有才华的女子,则更确。《长生殿》中写杨贵妃香消玉殒的一出,关目就叫《埋玉》;《红楼梦》曲中的“悼玉”,也大体是同样的意思吧?

“铸金”一词,典出《庄子·大宗师》:“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鋣!’”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乃使良工铸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侧,朝夕论政。”喻思贤、纳士、慕才之义。苏小小墓前联语之“铸金”,亦指仰慕怀念其才女之义,故其墓前所建之亭命名是“慕才亭”。《红楼梦》中的“怀金”,与“铸金”怀念才女之义也大体相同吧?

第一个同时使用“铸金埋玉”之词来“怀金悼玉”的,就是杭州孤山苏小小墓上所建六角亭“慕才亭”之联语。“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南朝才妓苏小小与才子阮郁“结同心”的这段感情虽然以伤心收场,但受她侠义资助的另一才子鲍仁,却完成了她“生在西泠,死在西泠,埋骨西泠,不负一生好山水”的遗愿,为其在这里堆起埋玉的香丘,并在其上构建了一座“慕才亭”。

西湖有幸,湖水孕育了这位多情才女;孤山有幸,青山香殓了这位风月人物。苏小小生前名气就很大,死后更有诸多文人墨客投诗凭吊,历代歌咏她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但所有诗文的意境,都比不上“慕才亭”上的这副千古名联,更直指人心、震憾人心:“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也为明末清初《红楼梦》的诞生,埋下了“怀金悼玉”的千古情思——“怀金悼玉”这四个字,只能是化用慕才亭“铸金埋玉”意境的产物。

其实,在杭州西湖与孤山“铸金埋玉”的,何止苏小小一人。就在孤山玛瑙坡旁,还有一座“铸金埋玉”的小小石坟,墓碑上刻着“明诗人冯小青女史之墓”。她的身后,留下了一个更加多情的悲催故事。冯小青乃广陵(今扬州)人,生于明朝末世。出身名门,才貌出众,家遭变故,不幸从小被卖入娼门,成为一名“瘦马”。芳龄十六时,被杭州名士冯千秋买回杭州家中,纳为妾侍。

因大妇崔氏不容,冯千秋扛不住河东狮吼,可怜的小青被幽禁在四面环水的孤山放鹤亭边冯家别业中。孤山的清冷孤凄,小青只能顾影自怜,更加重了心中的幽怨。不久即身染重病,为求早死又拒绝服药,年未满十八便撒手人寰。死前自焚诗稿,焚余得残诗十首,其一曰:“稽首慈云大士前,不升净土不升天,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活画出一代才女的情痴情怨。

冯小青遗诗云:“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在冯小青身上,有太多太多《红楼梦》书中人物林黛玉、甄英莲(香菱)的影子:诗人才女,籍贯广陵,出身名门,旷世才情,家遭变故,为人妾侍,大妇悍妒,冷雨幽窗,孤寂清冷,身染沉疴,焚稿断情,香丘埋玉……。这一切一切,如果都归结为偶然的巧合,那可真不知文学为何物了!

在杭州“铸金埋玉”的才女,又岂止是苏小小、冯小青二人,千古才女朱淑真,李清照,琴操,蕉园诗社十二金钗,埋玉香丘皆在这“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西湖断桥、雷峰塔下白娘子和许仙的凄美故事,万松书院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哀婉故事,也无不发源于这里,并从这里走向全国,成为中华民族爱情悲剧的传统经典。三生石缘结三生,三生石畔的这方“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从来就是中华民族情教爱河、“铸金埋玉”的圣地!

《红楼梦》是一首凄美的诗,《红楼梦》是一曲哀怨的歌,读懂诗和歌需要悟性。悟什么?怎么悟?必须在“铸金埋玉”之化境中,领略书中“怀金悼玉”文化的源流。没有苏小小、冯小青、蕉园女诗人的“铸金埋玉”之诗,没有白娘子、祝英台、琴操的怜香惜玉之歌,就没有书中那些“怀金悼玉”故事产生的沃土和雨露,也就不会有《红楼梦》情本文化的安魂之所。

“地陷东南”后的杭州才子洪昇,历经一生的爱恨情缘磨折,在因“《长生殿》召祸案”而折戟后,晚年筑“稗畦草堂”于孤山玛瑙坡。就在冯小青墓側的“阶柳庭花”下,以“玛瑙坡前石,坚贞可补天,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为意境,以自己“无材补天”的人生遭际为原型,歌咏出书中那块娲皇弃石喻宝玉身世之诗;就在“慕才亭”旁的“晨风月夕”中,以铸金埋玉“水做的女儿”为意境,以蕉园姐妹真实生活为素材,吟唱出感天动地的“怀金悼玉”之曲!

《红楼梦》是西湖、西泠、西溪风月文化长河中的一叶扁舟,《红楼梦》是孤山、断桥、长桥爱情源流中的一首绝唱,《红楼梦》是“铸金埋玉”之地生长出的一朵阆苑仙葩!“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这是在杭州创作《水浒传》的施耐庵诗,其心境与在三生石畔创作《石头记》的洪昉思,是共通的——为什么?是因为对西湖、西泠、西溪“铸金埋玉”文化的共同感悟。

宋代“奉敕填词”柳三变:“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清初“奉敕填词”洪昉思,在桃花坞拜祭唐寅墓,自比柳七郎:“颇学吴趋年少狂,垂老逃禅悔词场。不知他日西陵路,谁吊春风柳七郎?”在西泠桥头慕才亭,浅吟“筑金埋玉”曲;在孤山玛瑙坡“四婵娟室”,低唱“怀金悼玉歌。”千古文人风流雅事,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杭州的朋友们,江南的朋友们,你们就生活在“铸金埋玉”的风月繁华之乡,你们这些苏小小、祝英台、朱淑真、冯小青、林以宁、黄兰次的老邻旧居,你们这些桓子野、柳七郎、唐伯虎、洪昉思的嫡系传人,领略《红楼梦》的“怀金悼玉”之情,比我这个铁马金戈性格的塞上蒙古大汉,更懂得什么文化对《红楼梦》的孕育滋养之功。不能再让破落八旗子弟曹雪芹及其附着的那些乌七八糟的清宫秘史故事,再玷污水做骨肉的红楼女儿了;不能让曹学家那些对铁马金戈旗人文化的曲解,再污染花柳繁华、温柔多情的三生石畔西湖文化了。

                                2012.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