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与吴山三妇
(2018-05-23 10:39:17)
标签:
红楼梦脂砚斋吴舒凫吴山三妇洪之则 |
分类: 文学解析 |
脂砚斋与吴山三妇
土默热
《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自流行以来,曾先后出现了几个微有异同的版本:玉茗堂本,怀德堂本,三妇评本,暖红室复刻本,毛晋六十种曲本等。
《红楼梦》作者对《牡丹亭》情有独钟,在创作中深受《牡丹亭》的影响,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牡丹亭飞燕泣残红”一回中,直接引用了《牡丹亭》的“袅晴丝”唱段,在其他回目中也大量出现《牡丹亭》的折子戏和唱词。
《红楼梦》直接引用的,是哪个版本的《牡丹亭》呢?经过戏曲学家的缜密分析,发现不是今天比较流行的怀德堂本和暖红室本,而是三妇评本。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有意思现象。
所谓三妇评本,就是清初著名文人吴人(又名仪一,字舒凫,号吴山)的三任妻子,前后相继,评点并镌刻的《牡丹亭》本子。这个本子上还有一大批当时女性文学家的题跋。
吴人的第一任妻子是陈同(?——1665),字次令,系吴人已聘之妇,未婚而殁。她自小对《牡丹亭》情有独钟,得到一本手抄的“玉茗堂定本”,与其他版本微有异同,遂“爽然对玩,不能释手,偶有意会,辄濡毫疏注数言。”但仅评点了上卷,没有最终完成评点,便赍志以殁了。
吴人的第二任妻子是谈则(?——1675),字守中,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著有《南楼集》。她与丈夫婚后,见到陈同阿姐批注的《牡丹亭》,爱不释手,仿照陈同的意思,继续批注下卷。可惜的是,不到三年时间,她也病亡了。
吴人的第三任妻子是钱宜,字在中。她婚后启钥得到陈同、谈则两位阿姐的评本,“怡然解会”,常在灯下“倚枕把读”。“偶有质疑,间注数语”,并决定卖掉自己结婚时的首饰,编辑出版这本“三妇”评点的著作。
吴人的三个妻子志向相同,前后相继批注同一本书,成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佳话。“吴吴山三妇”(亦可简称“吴山三妇”)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女姓文学欣赏家、评点家。
三妇评本《牡丹亭》上,还有五位当时著名的女性文学家所做的序跋。这五个女性是:林以宁,顾启姬,冯又令,李淑,洪之则。她们在序跋中,都对《牡丹亭》和三妇评语给予了很高评价。
例如,林以宁在《题序》中说,“吴氏三夫人本,读之妙解入神,虽起玉茗主人于九原,不能自写至此。异人异书,使我惊绝”!顾启姬在《跋》中说,《牡丹亭》诸本,“元文剥落”,“陋人批点”,“全失作者情致”,而三妇之合评,“使书中文情毕出,无纤毫遗憾”。洪之则在《跋》中,还介绍了父亲洪昇与四叔吴人关于《牡丹亭》主旨的著名评论。
请注意为三妇评本《牡丹亭》作序跋的这五位女子,她们中四人是“蕉园诗社”的成员,一人是洪昇的女儿!林以宁、顾启姬、冯又令、李淑,都是“蕉园七子”之一,笔者在《大观园诗社与蕉园诗社》一文中,对“蕉园五子”和“蕉园七子”有详细的介绍,读者可去查阅。
把吴山三妇与“蕉园七子”穿起来的人,当然是吴人和洪昇。吴人和洪昇,是“西泠三子”之一,另一名成员是吴雯。当时诗坛领袖王渔洋赞美说:“稗畦乐府紫珊诗,更有吴山绝妙词,此是西泠三子者,老夫无日不相思”。可见三人当时文名之盛。
吴人与洪昇生于同城,还有表亲关系,两家有通家之好,互相之间妻妾子女都不回避。吴人与洪昇的交好,更重要的在于有共同的文学爱好和欣赏情趣。洪昇创作《长生殿》,是吴人为他评点,“发予(洪昇)之意蕴实多”,吴人做的《长生殿》删节演出本,洪昇最为认可。
这些女评点家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关系。林以宁是洪昇的表妹,同时又是吴家的“世戚”。冯又令是洪昇的表妹,又与“吴氏三妇为表妯娌”。洪之则是洪昇的女公子,称吴人为四叔,“少小以叔事之,未尝避匿”(见三妇评本《跋》)。可见,“蕉园诗社”部分成员与吴山三妇,结成了一个规模不算小的评点文学作品的女性团体。
这些女子之所以能够共同评点《牡丹亭》,一个方面当然是受洪昇和吴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同文学气氛浓厚、文学环境宽松的家风有关。否则,在视戏曲为“小道”,视《牡丹亭》为“邪戏”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些大家闺秀集体评点《牡丹亭》,是不可想象的。其它文学家族也很难出现类似的妇女文学团体。
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女性结成的诗社、吟社虽然罕见,但女性结成的小说(戏剧)评点团体,则仅此一家!其实,“蕉园诗社”的冯又令、林以宁、钱凤纶等人,还评论过表哥洪昇的作品《长生殿》,甚至参与过《长生殿》的创作过程,这从她们的诗集名称就可以看出:冯又令的《湘灵集》,林以宁的《凤潇楼集》、《芙蓉峡》,钱静婉的《天香楼集》,钱凤纶的《古香楼集》,以及洪昇自己的《啸月楼集》,都与《长生殿》有着意义上的相似和共通性。
问题来了,既然《红楼梦》书中引用的是三妇评本《牡丹亭》,三妇评本的底本当时又是一个手抄的“玉茗堂定本”,在三妇评本出版之前,社会上能够阅读到这个本子的人不会很多。《红楼梦》能直接引用这个本子,说明《红楼梦》作者与吴人及其三妇的关系非同一般,应该是这个家庭成员及其亲属圈子里的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洪昇的作者身份。
既然吴山三妇与“蕉园七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文学评点团体,那么,评点《红楼梦》的脂砚斋、畸笏叟、杏斋等人,是否就是这一团体的成员呢?我们完全有理由做此设定。《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洪昇,这些吴、洪两家的女性家属、亲属,在评点《牡丹亭》、《长生殿》之后,完全有可能继续评点《红楼梦》,并且是在稿本上评点。除了家人亲属,其他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笔者曾推断,“脂砚斋”就是洪昇的妻子黄蕙的室名,同冯又令的“湘灵楼”,林以宁的“凤潇楼”,柴静仪的“凝香室”、钱静婉的“天香楼”一样,都是女性诗人的室名。黄蕙的诗才不在姐妹们之下,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室名?“畸笏叟”是“继户嫂”的谐音,洪昇的妾邓氏雪儿所生之子,被洪昇过继到早死的二弟洪昌名下,正是继户人,对于蕉园诗社的姐妹们,她不正是“继户嫂”吗?至于杏斋,应该就是洪昇的女公子洪之则,女孩子以“杏”比喻,是古人常用的说法,没什么不可想象的。
至于吴山三妇、“蕉园七子”是否评点过《红楼梦》,脂批中有些条目是否是她们的手笔,就无法断定了。但是,脂批中好多戏噱的批语,也只有在妯娌、姑嫂之间才可能出现,似乎也是不容忽视的旁证。你没看到《红楼梦》中王熙凤同李纨、尤氏之间的玩笑话么?是否能有些须启示呢?
似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脂砚斋本是吴人与妻子钱宜共用的书斋名称。据洪之则《三妇评牡丹亭跋》记载,洪昇于康熙三十一年返回故乡后,在杭州“孤屿筑稗畦草堂为吟啸之地”,吴山“四叔亦将归吴山草堂”。这个吴山草堂,位置应该在杭州吴山,吴人之所以为自己取号“吴山”,必然来源于他生活的故园吴山。杭州吴山,正是“大观台”(即康熙诗碑大观楼)的所在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虽然景色以西溪为原型,但取名却来自吴山大观台,因此,吴山草堂似乎有命名为“脂砚斋”的可能。吴山与妻子钱宜,一脂一砚,适符其名。吴山曾为洪昇评点过《长生殿》,深得洪昇赞许;吴山的三个妻子连续评点过《牡丹亭》,成为文坛佳话。洪昇创作《红楼梦》后,首先交给吴山夫妇评点,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许多红学家根据《红楼梦》书中脂批内容和口吻推断,《红楼梦》中的好多故事是以脂砚斋的经历为原型的。如果吴山夫妇就是脂砚斋,这种推断就更加合理了。吴山的三个夫人,陈同未婚早逝,谈则婚后不久病死,钱宜与吴山成“白首双星”。这同《红楼梦》中黛玉、宝钗、湘云三姐妹同宝玉的爱情婚姻关系几乎一模一样,难道仅仅是偶合么?朋友们有兴趣的话,可以仔细读一读《三妇评牡丹亭》序跋中关于陈同、谈则、钱宜的记载,特别是陈同,未婚时便因情而死,死前诗稿被焚,死时孤灯荧荧,娇喘细细,几乎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模一样。谈则婚后三年也去世了,是否死于难产,不得而知。吴人的第三任妻子钱宜,确实是“英豪阔大”的性格,她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为陈谈两位“阿姐”出版文稿,从这点看,有《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名士风度。
一个情种性格的男子,先后娶三位情种性格的女子为妻,三位夫人前赴后继,评点言情圣经《牡丹亭》,这种极为特殊的家庭,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找不出第二家,吴人一家而已。以吴人与洪昇的亲密关系,吴山三妇与洪昇妻子黄蕙及女儿洪之则的亲密关系,洪昇创作《红楼梦》时,运用老朋友和他的三个妻子的事迹为素材,不是没有可能的。吴人在年轻时,同洪昇一样,也曾经历过惨烈的“家难”,在北京、盛京(沈阳)为人做幕僚,漂泊了二十多年。在北京期间,经常寄住在老朋友洪昇家里,两人惺惺相惜,志趣相投,在言情文学方面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吴人、钱宜评点起《红楼梦》来,当然知道自己的亲身经历,也知道老朋友洪昇家庭的事迹,故批语皆“不从臆度”,就顺理成章了。
洪昇的女儿洪之则,称吴人为“四叔”。洪升死后,由这个才女整理父亲的书稿,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是很有可能的。这样一来,《红楼梦》书中的“石头”应该是洪昇,“曹雪芹”就是洪昇女儿洪之则的化名了。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古代才女,往往以“曹大家”自命,更何况洪家的祖先是“魏国忠宣公”,就更有化名姓曹的可能了。至于“雪”和“芹”,本来就是洪家故乡杭州西溪的特色,洪之则的两个母亲,又名为“蕙”和“雪”,洪之则这样为自己取化名,实在是十分合理的事情。裕瑞的《枣窗闲笔》说,《红楼梦》抄本“卷卷有其叔脂砚斋的批语”,如果洪之则就是曹雪芹,吴山夫妇就是脂砚斋,他们之间的关系恰是“其叔”。
2004年9月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