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

(2016-06-24 14:10:33)
标签:

土默热

红学著述

二十部专著

十论体系

简介

分类: 土默热红学

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

逄冠卿

土默热红学别称“三生石畔红学新说”,是土默热教授积四十年之功,奋力开创的一门红学新说。该学说在扬弃传统红学特别是曹学的基础上,对《红楼梦》的作者身世、创作缘起、故事素材、人物原型、时代特征、地理背景、思想来源、文化传承、民俗宗教、艺术手法、评点传抄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新考证和文学诠释。

土默热教授的《红楼梦》研究始于1975年,基本上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红学论文初次发表于1990年,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近千篇;红学专著初次出版于2006年,迄今为止共出版了二十部红学专著,全部由正规出版社编辑出版。土默热红学问世后,新华社和国内各大媒体都曾为之发专稿,大陆及港澳台、东南亚的华文传媒也对土默热红学进行了广泛报道和转载。

土默热教授的红学专著有:《土默热红学》及其续、补三卷,《土默热红楼文化丛书》五卷,《三生石畔勘红楼》,《〈红楼梦〉与西溪文化》、《洪VS曹雪芹》、《土默热红学新突破》、《西子湖畔红楼情》、《流香溪畔赏红楼》、《长生殿内品红楼》、《土默热红学文选》、《红楼梦与经典戏剧》、《寥廓吉林秋笳曲》各一卷。台湾还专门出版了《土默热:红学大突破》上下卷。下面分别介绍如次:

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

《土默热红学》《土默热红学续》《土默热红学补》是土默热教授最早出版的三部红学专著,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发行于20061月,200612月和20095月。这三部专著中主要收录了土默热教授早期研究中的红学论文,截至出版时可证土默热教授的红学基本观点如洪昇著书论,蕉园素材论,西溪背景论,钗盒情缘论等已经形成,但还不够充实完善。其中关于“《红楼梦》与南明小朝廷”的系列考证,作者在后期研究中已经放弃。

 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



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

《土默热红楼文化丛书》由《土默热红楼历史十讲》《土默热红楼文学十讲》《土默热红楼故事新勘》《土默热红楼诗词新解》《土默热红楼判词新裁》五部专著组成,五部专著既是一个学术体系,也可各自独立成卷。另有由秦轩编辑的《洪昇Vs曹雪芹》一书,主要收录关于《红楼梦》作者的辩驳文章。以上六部专著均由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发行,分别出版于20071月和20081月。

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

《土默热红学新突破》主要收录了2005年至2009年之间土默热教授新撰写的红学论文,这些文章深度发掘并补充完善了《土默热红学》及其续补三卷中的基本观点,使土默热红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生石畔勘红楼》一书,是将土默热教授以前红学论文的基本观点加以归纳整合,以章节体编辑而成的一部专著,便于读者从整体上阅读和把握土默热红学的学术体系。以上两部专著由时代文艺出版社于200910月出版发行。《土默热:红学大突破》一书,乃是《土默热红学》一书的再版,书中收录了台湾著名国学家龚鹏程教授撰写的《打开红学的新视野——土默热红学小引》。该书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繁体字右起竖排,面向大陆、台湾、港澳和世界华人发行。

 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

《红楼梦与西溪文化》一书,20077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主要收录了土默热教授关于红楼文化与西溪文化关系研究方面的系列文章。《西子湖畔红楼情》一书,20114月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流香溪畔赏红楼》一书,20134月由杭州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两部专著主要收录的是关于红楼文化与杭州三西(西湖、西溪、西泠)文化关系研究的系列文章。《长生殿内品红楼》一书,201412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主要收录的是关于《红楼梦》与《长生殿》比较研究方面的论文。以上四部专著都是在浙江杭州出版发行的。另,土默热教授近期内还编辑了一部《红楼文化与西泠文化》的专著,待出版。这样,《红楼梦》与西湖文化、西溪文化、西泠文化关系研究的专著,就配套成龙了。

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

 

《土默热红学文选》一书,是土默热教授的自选集,按照土默热红学十论,分别收录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精华论文(土默热教授近期还编辑了自选集第二卷和第三卷,待出版)。《红楼梦与经典戏剧》一书,系统论述了《红楼梦》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经典爱情戏剧之间文学传承关系。《寥廓吉林秋笳曲》一书,主要收录的是土默热教授关于吉林历史地理方面的研究文章,书中也收录了关于《红楼梦与东北方言》《红楼梦怎样写鳇鱼贡》等红学论文。以上三部红学专著,均由时代文艺出版社于20146月出版发行。

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土默热红学著述简介

除以上二十部专著外,国学大师刘梦溪先生主编的面向港澳台和世界华人发行的《中国文化》杂志,在2012年第一期刊发了土默热教授的《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简稿》。这篇文章言简意赅,全面阐述了土默热红学十论的基本内容,对于读者朋友从总体上把握土默热红学的学术体系,是一篇很好的综合性读物。《土默热红学文选》编选时收录了这篇文章。

综合以上各专著的内容可见,土默热红学由十个方面的论点论据构成:晚明气脉论,洪昇著书论,蕉园素材论,西溪背景论,钗盒情缘论,遗民思想论,芹溪托名论,脂砚评点论,假语村言论,浙西发源论。这“十论”之间互相关联、互相支持,构成一个清晰完整、逻辑谨严的有机整体,形成一门自成系统、自圆其说的全新红学学术体系。现将土默热红学十论分别概要介绍如次:

1.晚明气脉论。《红楼梦》是初创于清康熙年间的一部小说,是明末清初情本文化大潮的产物,是明清西湖梦境小说的衍生品,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凤凰涅槃,是小说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体。书中展示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生活情趣,是江南世族“诗礼簪缨”、“金粉浮华”生活的千年积淀;书中表现的思想文化,是六朝金粉、南宋偏安、晚明艳情文化的一脉相承,是改朝换代之初言情文学与遗民思想混合交织的产物。

2.洪昇著书论。《红楼梦》的初始作者为清顺康年间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洪昇,书中“四大家族”的创作原型为明末清初杭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洪顾黄钱四大家族,贾府因“自杀自灭”而衰亡的故事素材取自洪氏家族“家难”特别是“天伦之变”的真实历程。《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者是乾隆年间的曹雪芹,书中开篇关于“石兄”初创以及若干题名者的记载,关于曹雪芹“披阅增删”的记载,书中结尾关于曹雪芹续篡“收缘结果话头”的记载,都是真实可信的。

3.蕉园素材论。《红楼梦》“闺阁昭传”故事的基本创作素材,取自于明末清初“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十二个女诗人。她们均出身于杭州洪顾黄钱四大家族,与洪昇夫妇均为姑表或姨表姐妹关系。她们曾结成前后两期蕉园诗社,诗社活动中取雅号、选祭酒、分韵赋诗、优游林泉,与书中描写的“海棠社”、“桃花社”故事基本相同。十二钗的故事素材,也部分选取了明末清初发生在杭州的冯小青、柳如是、叶小鸾、黄智生以及“吴吴山三妇”的故事。

4.西溪背景论。《红楼梦》大观园的创作原型是清初康熙南巡时杭州接驾的吴山大观楼、孤山外行宫和高士奇接驾的西溪山庄“竹窗别业”,以及当时秦亭山下、沿山河畔的一组贵族园林建筑和寺庙群。西溪是洪昇和蕉园姐妹们共同的故园。书中借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元妃省亲的故事与十二姐妹结诗社的故事又发生在同一园林中,而高士奇接驾的西溪山庄“竹窗”前身就是“蕉园”,蕉园诗社的故事与康熙南巡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决不是用偶合可以解释的。

5.钗盒情缘论。《红楼梦》是用传奇手法创作的小说,与《长生殿》的渊源关系很深,是同一作家在前后半生分别创作的两部“专写钗盒情缘”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木石前盟”、“白首双星”、“衔玉而生”等特殊概念均出自《长生殿》。书中还借秦可卿卧室之梦、大出殡的故事,曲折反映了《长生殿》文字狱案件。《红楼梦》的创作与洪昇的其它文学作品也有密切关系,尤二姐的故事模仿了《织锦记》,《四婵娟》的许多描写与《红楼梦》相同或相仿。

6.遗民思想论。《红楼梦》书中所反映的“异端”思想,乃是明末清初江南文人特殊情怀的客观反映。“男人是泥,女儿是水”的思想,既是南宋、晚明士人文化心态的延续,也是清廷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的心理逆反。反对“文死谏,武死战”的思想,是改朝换代后士大夫阶层总结明亡教训得出的一致结论。“除明明德外无书”的思想,乃是当时“疑经辩伪”思潮的正常反映。反对“仕途经济”、斥骂“禄蠹国贼”的思想,也是当时遗民阶层的共同心理特征。

7.芹溪托名论。脂批透露的《石头记》作者“芹溪”乃是洪昇的别署,他在创作《长生殿》前,还曾亲赴河北大名,并以此为笔名校阅过孙郁的《天宝曲史》。“芹溪”与大观园建造者“山子野”的托名,均取自南宋隐士“芹溪处士丘子野”,其隐居地为“九曲芹溪”。洪昇之所以使用南宋的“芹溪”托名,在书中大写特写“贾府”、“贾贵妃”,同南宋权臣贾似道及其父贾涉、其姊贾贵妃有创作借鉴关系,同杭州葛岭洪昇祖居“国公府”与贾似道“后乐园”有审美建构关系。

8.脂砚评点论。脂本《石头记》的评点者脂砚斋,乃是洪昇妻子黄蕙的化名,脂评透露的她与作者共同生活的内容,都是洪昇夫妻的共同经历。脂砚斋批语中出现与作者交往的人物如《女仙外史》作者吕熊、《隋唐演义》作者褚人获、《秋树根偶谈》作者赵香梗,均是洪昇交往密切的文学界朋友。《石头记》的另一评点者畸笏叟,乃是洪昇的小妾邓氏“雪儿”托名。《红楼梦》的题署、传抄人物空空道人、东鲁孔梅溪、棠村,乃是拙道人、王士祯、梁清标的别署。

9.假语村言论。《红楼梦》创作使用的基本语言是清初的北京话,与今天的汉语东北方言同源,与今天的北京话也有很大差异。清初的“官话”并非北京话而是“金陵雅音”,故在书中被作者戏称为“假语村言”。《红楼梦》中闺阁人物交谈中使用的那些精彩口语,用今天的东北方言来解释更为准确通畅。洪昇夫妇长期生活在北京,故能熟练使用这种语言文字来创作。书中也大量使用了属于吴语范畴的杭州方言词汇,这是由作者的出身及生活经历决定的。

10浙西发源论。红学发祥于杭州,始盛于浙西。最初的红学人物周春、戚蓼生、黄金台、俞樾等都是浙西人,最早的红学专著也都是浙西人撰写的。由此推测,《石头记》小说应始创于杭州,最早流行于浙西。曹氏披阅增删而成的《金陵十二钗》,不是脂本《石头记》和程高本《红楼梦》,而是袁枚、明义等人题咏的另一部《红楼梦》,篇幅短小、内容单一且首尾完整,与今本《红楼梦》有联系但区别更大。百年红学混乱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两部《红楼梦》。

土默热红学的研究方法,既不同于索隐派以史证文的“猜笨谜”,也不同于考证派无源之水的“天才论”,而是符合小说创作规律的文学解析法。土默热红学十论的前提是“晚明气脉论”,这是红楼文化的本源,是孕育《红楼梦》的土壤和阳光雨露;基础是“洪昇著书论”、“蕉园素材论”和“西溪背景论”,这是《红楼梦》故事的素材来源,是文学创作的基石;“结穴”在“钗盒情缘论”,它是判定《红楼梦》作者的要件,也是粘结晚明气脉、戏剧手法、遗民思想与《红楼梦》关系的媒介。

由土默热红学十论所构成的全新红学学术体系,其意义在于廓清了百年红学的重重迷雾,终结了“红学愈昌,红楼愈隐”的“反《红楼梦》”研究史,还原了一个符合文学创作规律的《红楼梦》。为这部优秀小说思想文化找到了源头的一潭活水,使作品所展示的万花筒般故事有了真实可信的生活素材和人物原型。并为热爱《红楼梦》的读者和研究者拉开了尘封已久的明末清初情本文学大幕,为在《红楼梦》中正确汲取优秀民族文化营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6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