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真国女孩子的文化轨迹

(2015-02-01 15:22:51)
标签:

红楼梦

真真

卿卿

元曲

分类: 文学解析

真真国女孩子的文化轨迹

   土默热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书中交代,曾随父亲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薛宝琴,说自己在西海沿子亲见一个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能用汉语作诗填词的“真真国女孩子”:

我八岁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因此我父亲央烦了一位通事官,烦他写了一张字,就写的是他作的诗。

红学界考证这个“真真国女孩子”出处的专家学者不少,有说她是台湾人的,有说她是云南人的,还有说她是荷兰人的,不一而足。这些研究实质上并非考证,而是推测(多为猜测),谁也没有可靠的证据证实。其实,古人作诗写文章喜欢用典,《红楼梦》书中好多描写人物的遣词用语都是用典,实在不必要胶柱鼓瑟地去凿衲考证,找到了典故的出处,这个“真真国女孩子”也就呼之欲出了。

“真真国女孩子”一词的要义在“真真”二字。其实《红楼梦》并非第一个使用“真真”之典的文学作品,元代吴西逸有一首曲子《双调·蟾宫曲·纪旧》:折花枝寄与多情,唤起真真,留恋卿卿。隐约眉峰,依稀雾鬓,仿佛银屏。曾话旧花边月影,共衔杯扇底歌声。款款深盟,无限思量,笑语盈盈”。这首曲子是诉说诗人与一位女子的“款款深盟”之情,其中使用了“真真”、“卿卿”两个典故,来描写这个美貌多情的女孩子,也算《红楼梦》作者使用“真真”、“卿卿”两个典故的先驱吧。曲子中“卿卿”之典,乃化用《世说新语》中王安丰妇“卿卿”其夫之典,代指夫妻间的亲昵称呼;《红楼梦》把这个典故化用在王熙凤的曲子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那么这个“真真”又是指什么典故呢?“真真”乃古代一美人名。据《太平广记》卷二八六记载: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即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尽夜不止。乃应曰“诺”。急以百家彩灰酒灌之,遂呼之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曰:“谢君召妾,妾愿侍箕帚”。终岁,生一儿,年二岁。友人曰:“此妖也,必与君为患。余有神剑可斩之”。其夕遗颜剑。剑才及颜室,真真乃泣曰:“妾南岳地仙也。无何为人画妾之形,君又呼妾之名。既不夺君愿。今君疑妾,妾不可住”。言讫,携其子,却上软障,呕出先所饮百家彩灰酒。睹其障,唯添一孩子。皆是画焉。

由此可见,“真真”一词,不仅代指一古代美人,而且是画上美人的代称。其实在《红楼梦》书中,宝琴讲的那个“真真国女孩子”时,就明确交代“如西洋画上美人”一样。因此,从字面上看,所谓“真真国女孩子”,不过就是“画上女孩子”的一种巧妙称呼罢了。

事情恐怕还不是如此简单地用典,《红楼梦》作者不仅用了“真真”典故,同时还用了“卿卿”之典,这就不能不令人联想起前述的元代吴西逸曲子中的“唤起真真,留恋卿卿”了。曲子中所表达的“寄予多情”,“款款深盟”,又与杨玉环“七月七日长生殿”,对牛女深盟讲”,发生了意义上的关联。《长生殿》中的“深盟”,即“盟誓”,玉妃马嵬埋玉后又称“前盟”。至此,“前盟”、“真真”、“卿卿”三个典故,就这样在《红楼梦》中汇合了。这个文化轨迹说明了什么?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真真国女孩子”所写的那首诗: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对这首诗的解读,笔者过去也从康熙早期盘踞在台湾的荷兰人角度去解读,现在看不确。综合诗中内容,应是写《长生殿》中杨贵妃马嵬埋玉后,魂归蓬莱仙院后的错综复杂心情。您只要认真读一读《长生殿》中《觅魂》、《补恨》、《寄情》诸折,就全明白了: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昨夜还是华清池霓裳羽衣的朱楼繁华,今宵已经成为东海中蓬莱仙岛的孤魂野鬼。蓬莱仙境的景色,可不正是“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不论今古之月,李杨之情缘都是牛女双星在月宫玉成的。“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安史之乱,明皇驾幸汉南蜀地,其安危冷暖,在蓬莱仙境和蜀地雨霖铃之境的两地相思者,岂能不相互关心?《长生殿》写这些生死恋两地相思的篇幅很多,读者朋友可自去体会,

《红楼梦》作者写“真真国女孩子”,语语不离《长生殿》,句句典出杨贵妃,只不过把“东海蓬莱仙院”换成了“西海沿子”而已。如此去写“真真国女孩子”的人还能有谁呢?这只能说明,《红楼梦》作者创作此书时,心中时刻装着《长生殿》,装着杨贵妃。这个人只能是《长生殿》作者洪昇洪昉思。

由此还要牵出一层关系,即洪昇与吴西逸的文化牵连。吴西逸系元代大词曲家,生平未详,约公元1320年,即元仁宗延佑末前后在世。其散曲内容多写自然景物、离愁别恨或个人的闲适生活,风格清丽疏淡,如空谷流泉。今存小令四十余支,见《太平乐府》。

文化界都知道明末清初昆曲与元曲的关系,洪昇作为昆曲大家,熟习并模仿元曲大家作品,应是其文学生涯中题中应有之义。更何况吴西逸很可能就是洪昇的杭州同乡,其作品中多有歌咏杭州景色之作,如【中吕·忆西湖花院小低低朱户,酒旗摇簇簇香车,市桥官柳暗西湖。杯浮金潋滟,寺现玉浮图,莺花谁是主?”

《红楼梦》中受吴西逸小令影响的曲子尚不止“卿卿”、“真真”之典,另如太虚幻境中湘云之曲“湘江水逝楚云飞”,就有着吴西逸《天净沙·闲题》的影子:“楚云飞满长空,湘江不断流东,何事离多恨冗?夕阳低送,小楼数点残鸿。”谁能说湘云之曲不是吴西逸曲子的翻版呢?

我们再来看看吴西逸的一套小令【双调·水仙子·思情】,朋友们自去体会吧,恕笔者不再饶舌。《红楼梦》大观园诗词题咏中好多首,其意境及遣词用语,明显都出于此:

海棠露冷湿胭脂,杨柳风寒袅绿丝。寄来书刚写个鸳鸯字,墨痕湮透纸。吟不成几句新诗。心间事,口内词,多少寻思。

玉钩帘控画堂空,宝篆香消锦被重,无人温暖罗帏梦,梦中寻可意种,碧纱窗忽地相逢。舌尖恨,心上恐,惊觉晨钟。

芰荷泛月小妆梳,画舸摇风醉玉壶。一杯酒尽青山暮,促归期云共雨,逞疏狂玉喷珠。诗中句,灯下书,此意何如。

 

2015年元月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