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本是民国时期抄写的么
(2014-12-07 17:44:09)
标签:
庚寅本简体字芦雪广 |
分类: 红学争鸣 |
庚寅本是民国时期抄写的么
土默热
笔者的《庚寅本〈红楼梦〉是当代人伪造的赝品》一文在网上贴出后,有网友发帖找笔者辩驳。该网友认为:庚寅本《红楼梦》最大可能是民国期间某文人抄写的,理由是书中出现了民国期间特有的简体字,如什“么”的“庅”(麽),“职”位的“聀”(職),这些简化字与现在通行的简化字简化方式有所不同,解放后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是没有的。
这位网友帖子的某些见解有点道理,但其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的确,新中国的简化汉字方案与民国期间的简化汉字方案有继承性,很多汉字的简化方式是一致的,如廟(庙)、畵(画)等;但也有很多不同,如上述的“麽”分别简化为“庅”和“么”,“職”分别简化为“聀”和“职”,还有一些,恕不罗列。庚寅本使用的是“庅”和“聀”,似乎支持这位网友的结论。
注意到这些区别的同时,还应注意到,解放后的简化字方案中,还有一些民国简化字方案中所没有的简体字,如煙(烟),愛(爱),葠、蔘(参)等等。这些解放后特有的简化字也出现在庚寅本上。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这个抄写者,是个横跨民国和五十年代的人,对民国时期和解放后的简化字都略知一二。但其抄写时间只能是在五十年代之后,因为他在民国时期是写不出这些简化字的。
民国时期的简化字方案公布于1931年,但1932年初即行发文废止,推行时间很短,社会影响并不广泛。其后便进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再没搞过简化字。直至现在,台湾仍在使用繁体字,1931年的简化字也无人使用。庚寅本的这个抄写者,把繁体字和两种简化字混用,有时对同一个字既使用繁体字,又使用简体字,甚至两种简化字交替使用,这正是作伪者的狐狸尾巴。
由此还联想到一件红学疑案。《红楼梦》中姐妹们风雅赛诗的“芦雪庵”,有的版本写作“芦雪庭”,有的版本又写作“芦雪广”。某老牌红学家经过繁琐考证,认为只有“芦雪广”的写法正确。理由是这个“广”字不是“廣”的简体字,而是古已有之,读作yan(三声),意为“因岩架成之屋”或“小屋”。并因此而断定这个写作“芦雪广”的抄本,是个最古老、最可靠的抄本。
这种解释总令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查民国时期的汉字简化方案,“广”字恰恰就是“庵”的简化字,“芦雪广”就是“芦雪庵”的简化写法,无须另找什么“yan”来附会。这恰恰说明写作“广”的这个抄本靠不住,乃是民国时期人操刀的。现在红学界对诸多脂本的真伪争论不休,主要集中在陶洙字体问题上,倘若有人按繁体字和两套简化字详细辨析一下,似乎也不失为一个去伪存真的好办法。
201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