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本《红楼梦》是当代人伪造的赝品
(2014-11-28 12:12:03)
标签:
文化 |
分类: 红学争鸣 |
庚寅本《红楼梦》是当代人伪造的赝品
昨晚接到友人惠寄的一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寅本)》,乃是由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赵建中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据书前《前言》和红学家梁归智的介绍文章,该书是天津收藏家王超2011年五月在古玩市场购买的,据说是根据“乾隆庚寅春日”古本,在清末或民初抄录的,“在《红楼梦》流传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有一本古旧《红楼梦》在手,感激友人惠赠之余,便迫不及待地掀开了书页。影印本质量很好,古香古色,字迹清晰,确实保存了庚寅本原貌。但翻阅几页后,内心那种敬畏之情便荡然无存了;勉强看完了开篇的《红楼梦旨义》和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便抛到废纸堆里,不肯再浪费眼睛了。
为什么?虽然我并没有像梁归智、赵建中那些大家,对庚寅本做过详尽考订,但一搭眼便可看出,该抄本根本就不可能是什么乾隆古本,也绝不是清末或民初什么人转抄的过录本,而是一部当代人伪造的西贝货。因为在所谓庚寅本上,抄手的文字中,出现了大量只有当代大陆人才会读会写的简化汉字。
下面将该书《旨义》和第一回中出现的简化汉字抄录如下(括号中是旧时应写的繁体字):
第一页:風月宝鉴(寳);十二支曲可考(攷)。
第三页:仙逝(僊);贾宝玉,探宝钗(寳);红楼夢(樓);通灵(靈)。
第五页:考較(攷);觉其行止(覺)。
第七页:高经十二丈(經);丰神迥異(豊)。
第九页:失落無考(攷);取其事体(體)。
第十页:凶恶(兇);不可勝数(數)。
第十一页:指奸责佞(姦)。
第十二页:画家烟云模糊(畵,煙,雲)。
第十四页:西方灵河(靈);修成女体(體)。
第十六页:通灵宝玉(靈,寳)。
第十八页:烟消火滅(煙)。
第二十二页:充数(數)。
第二十四页:葫芦庙(蘆,廟);劫数(數)。
第二十五页:几个(幾)。
第二十七页:烟花巷(煙);当下(當)。
第二十八页:忽听(聼);抬轎(擡);門响(嚮)。
够了,不再抄录了。这位抄录者,似乎是存心造假,因为有些字,如葫芦庙的“庙”字,当下的“当”字,他有时写作“庙”、“当”,有时又写作“廟”、“當”,显然是抄录时下意识出的错。但对“寳”字、“煙”字、“靈”字、“聼”字,则一律写成“宝”、“烟”、“灵”、“听”,显然他根本就不熟悉这些字的繁体字写法。
庚寅本《红楼梦》出版之前,好多红学家做了诸多很有意思的考证,有人考证其抄本用纸是什么“乾隆竹纸”,有人考证其抄手笔体像清末某状元字体。这些考证结论不论是否成立,只要这些纸笔上写的是解放后方出现的简体字,其它关于古本的推测均毫无意义,就只能当做笑话看了。
那么这部“庚寅本”的伪造时间具体在何时呢?可以肯定是在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之后。因为在此前的汉字演化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些简化字。不论是乾隆年间还是清末民初的文人,都不可能写出这些简化字。也就是说,所谓庚寅本,乃是当代某位无聊文人伪造的。
201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