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默热红学与胡适红学的根本分野

(2014-06-04 15:50:58)
标签:

文学时代

文学背景

文学素材

分野

分类: 红学争鸣
         土默热红学与胡适红学的根本分野

                           秦轩

土默热红学自创立以来,以其清新靓丽的文学形象,在海内外红学界一枝独秀并蒸蒸日上,成为百年红学轨迹的一个拐点,大有取胡适红学而代之的趋势。在土默热红学的传播过程中,红学界有些朋友尚未看清其对传统红学的革故鼎新特质,以为土默热也不过是在创立一门“洪学”,与胡适先生当年创立的“曹学”换汤不换药。这是对土默热红学极大地误解和曲解。从表面上看,似乎土默热只是提出了一个《红楼梦》新作者洪昇,与传统红学认定的曹雪芹大同小异,其实这只是表象,二者之间在深层次上存在着质的不同,重大分野有三:

第一是文学时代的分野。土默热红学认为《红楼梦》是明清鼎革后的“末世”文学,是晚明文化气脉催生的必然产物,是晚明艳情文学的缠绵旖旎与清初民族主义思想的黄钟大吕有机结合的文学杰作。而胡适红学则认为《红楼梦》是乾隆“盛世”突然冒出来的“异端”文学作品,是曹雪芹年纪轻轻的“天才”大脑和“超前”思想的产物。土默热与胡适对《红楼梦》文学时代的认定不仅相差了一个甲子的时间,而且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学时代,哪个时代更符合《红楼梦》的文学特色,更符合我国古典文学发展演进的规律?不言自明。

第二是文化背景的分野。土默热红学认为《红楼梦》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江南世族“诗礼簪缨、温柔富贵”文化的必然产物,是六朝金粉、南宋偏安、晚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是作者对故乡杭州“花柳繁华”西湖文化和西溪文化的晚年“梦忆”。而胡适红学则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小说”,是满族(或旗人)历史文化的反映。土默热与胡适对《红楼梦》文化背景的认定不仅有南北地域上的差异,还有满汉民族间的差异,哪种背景更符合《红楼梦》故事的文化底色,更符合我国古典小说的文化传承轨迹?无需多辩。

第三是文学素材的分野。土默热红学认为《红楼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是发生在明末清初杭州西溪的洪氏家难、蕉园诗社、康熙南巡等生活素材,被作者披上“铸金埋玉”的西湖爱情悲剧外衣,借鉴《长生殿》的文学架构,以戏剧化手法写成的小说。而胡适红学则先是以江宁织造家族生活加以诠释,说不通后又用“小说创作无原型论”予以曲解。土默热与胡适对《红楼梦》文学素材的认定,不仅关乎文学与生活的渊源关系,更涉及文学艺术产生的特定条件,哪种生活能孕育并《红楼梦》?哪种艺术能催生《红楼梦》?真伪立判。

土默热红学绝不是胡适红学的换汤不换药,更不是胡适红学的旧瓶装新酒,而是对《红楼梦》的作者身世、创作缘起、故事素材、人物原型、地理背景、思想来源、文化传承、民俗宗教、艺术手法、评点传抄诸方面,从文学视角进行的全方位重新诠释。土默热红学“十论”,即晚明气脉论,洪昇著书论,蕉园素材论,西溪背景论,钗盒情缘论,遗民思想论,芹溪托名论,脂砚评点论,假语村言论,浙西发源论,是一个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全新学术体系,完全有别于传统红学支离破碎、自相矛盾的“曹学”诠释。兹事体大,不可不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