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灵宝玉幻象三大功能看其红玛瑙石长命锁本相
(2014-03-16 08:52:46)
标签:
文化 |
分类: 土默热红学新进展 |
土默热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书名本义就是一块石头记录自己“造历凡劫”,历经悲欢离合后复归大荒山的故事。这块石头在人间的幻象,就是挂在主人公贾宝玉脖子上的那块美玉,即“通灵宝玉”,他的本相,就是一块俗称的“长命锁”,并且是一块以红玛瑙石制成的长命锁。
请看《红楼梦》第三回描写宝玉出场时的文字:“及至进来,原来是一个青年公子,头上带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随后写宝玉换装,“再看已换了冠带,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 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
这块挂在宝玉脖子上的美玉,并非浑朴未凿的原始形状,而是一块人工加工过的,有眼可穿、有字镌刻的玉石。书中第一回写疯僧“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为什么是“可佩可拿”呢?因为“上头有现成的穿眼”(见第三回袭人语)。一块“雀卵”般大小的美玉,上面有眼可穿线佩带,其上还镌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吉利文字,显然就是旧时儿童佩戴的“长命锁”。
“长命锁”也叫“寄名锁”,乃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以金银、玉石或者铜钱制成的装饰物。为儿童挂长命锁这一习俗,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的江南,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传。按照旧时迷信的说法,认为只要给孩子佩挂上这种装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孩子好养活,一生健康幸福。所以许多儿童从出生时起,就要为之制作并佩戴“长命锁”。给孩子制作“长命锁”者,可以是孩子的父母,也可以是多福多寿的尊长身份者,还可以是德高望重的僧人道士。《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那块美玉,就是“疯僧跛道”幻化制成的。
图一、图二:红玛瑙石制作的“长命锁”
笔者在《玛瑙坡前补天石》一文中,考证贾宝玉脖子上挂着的那块美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乃是以红色缠丝玛瑙石制成的长命锁。为什么一定要用红色缠丝玛瑙石来制作“长命锁”呢?俗言“千种玛瑙万种玉”,主要有红、白、黑三种颜色,各种颜色中还有纹如缠丝的,其中红色缠丝玛瑙被称为高贵的上品,故《格古要论》有“玛瑙无红一世穷”之说。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这里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方面原因。
我们知道:宝玉佩带的那块美玉正面,镌有“通灵宝玉”四个大字,下面还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两行小字,其反面则镌有“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三排竖行小字。我们姑且把反面这三行文字,就理解为这块“长命锁”的功能吧。而玛瑙石特别是红玛瑙石,在传说中的宗教功能,恰恰与此相吻合。
玛瑙一词来源于佛经,梵语本名“阿斯玛加波”,意为“马脑”。佛教传入中国后,被音译改称为“玛瑙”。玛瑙是佛教“七宝”(砗磲、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珍珠、麝香七种)之一,在七宝中代表“长寿之石”,被赋予了“佛无量寿”的信念,因此佩带此石,有辟邪消灾的奇特功效,并可以增加无量功德,所以是古时为儿童制作“长命锁”的首选宝石。宝玉那块美玉所具有的“除邪祟、疗冤疾”功能,于此便可知端的。
那么又为什么说这块长命锁还具有“知祸福”的功能呢?源于佛教认为玛瑙石本身具有一种趋福避祸的内在灵性,能为主人带来福乐安康的天生缘分,帮助主人逢凶化吉,避难呈祥。据说被主人长久佩带,还能能和主人心心相印,使主人心想事成;睡觉时将玛瑙石长命锁放置于枕下,还有助于安枕无忧,并带来夜夜好梦。所以《红楼梦》书中描写袭人服侍宝玉,每天晚上必须要将项上的通灵宝玉摘下来,用帕子包好安置于枕下。
以上可见,贾宝玉佩带的那块 “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的美玉,实质上就是一块红色缠丝玛瑙石做的长命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本身就是一个美少年,佩带一个高贵吉祥的红玛瑙石“长命锁”非常自然,与他的嫡传独子(长子贾珠已逝)继承人身份也十分贴切。作者之所以将其描写为宝玉“落草”时口中衔来,并具有“通灵”之神奇功能,除了源自佛教“七宝”之一玛瑙石的传说外,还具有另一种象征意义,从其性质和功能两方面,都象征着作者即书中主人公“人之初”那颗鲜红的心。
《红楼梦》书中关于贾宝玉佩带“通灵宝玉”的描写,应该是《红楼梦》一书出自杭州,作者为洪昇的过硬证据之一。首先,洪昇在杭州的人生足迹,都与“玛瑙坡”的玛瑙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洪昇的祖宗庐墓洪皓祠就位于宝石山葛岭的玛瑙寺附近,其地是杭州玛瑙石的主产地。洪昇出生后以及少年时,尊长将在祖宗庐墓之地采得的一块红玛瑙,按照佛教“七宝”的传说,为其做成“长命锁”佩带项间,乃是极其合理的推测。
其次,洪昇历经人生波折,晚年结庐著书的稗畦草堂,正位于孤山玛瑙坡。这里是宋代天台宗高僧释智圆写“玛瑙坡前石,坚贞可补天。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的地方。洪昇历经家国之难“一技无成、半生潦倒”回到故乡,在这里将自己比喻为女娲遗弃的“无材补天”顽石,比喻为“赤霞宫神瑛侍者”,都有充分的理由。“长命锁”及其上面镌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文字,都是“长生”的意思,而洪昇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就是《长生殿》,以“长命锁”象征《长生殿》,也不是难以理解的隐喻。
中国的玛瑙石产地很多,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贾宝玉脖子上挂的这块玛瑙石就是产自杭州,并且是洪昇佩带的呢?难道曹雪芹小时候就不能在北京找到一块玛瑙石“长命锁”佩带吗?我国明清时,有玛瑙石长命锁者多矣,但具有《红楼梦》所写文化隐喻的长命锁则只能在杭州,只能为洪昇所佩。笔者在《红楼“贾宝玉”和杭州“假宝石”》(见《土默热红学》一文中,曾引用了2005年8月24日杭州西湖网站刊出一篇文章,题目为《宝石山上的游步道上有宝石》,全文如下:
宝石山的游步道上有宝石(2005-08-24 02:28:44)
到昨天为止,杭州一家搬运公司的胡文朝已从西湖周边搬了5块大石头。昨天宝石山上的那块,算比较小的,大概三四百公斤。另外4块,最大的一块要数余杭中泰乡中联村的白云岩(《都市快报》8月15日曾报道),还有一块采自中村杭州市驾校对面的石龙山;一块采自闲林埠的钼铁矿;一块采自凤凰山上,花了一个星期抬下来(都市快报8月19日曾报道)。
地质专家方起东,浙江教育学院地理系老师,最清楚这些石头的意义。它们统统是方老师前段时间不停“钻山”、四处踏看寻来的。和他一块钻山的还有两位:浙江工商大学的傅肃雷、浙江大学的竺国强。
在他们眼中,这些石头都会说话,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胡文朝昨天从宝石山上搬下来的石头,取自山南,奇怪的是,石头上面嵌着一些红红的石块,一眼看去,熠熠生辉,就像宝石。方老师说,事实上,宝石山上很多石头,都嵌着宝石,有的游步道上也可看到。
宝石,经化学成分研究,是一种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酸性岩浆的碎块,主要成分是含铁的二氧化硅。
1.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杭州地区发生了一场强烈的火山喷发,滚滚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上,而后坠落的火山灰、火山角砾、熔岩碎块堆积成了西湖周边的山:中间最高部分为葛岭;西北处为挂牌山,通过栖霞岭与葛岭相接;东面较矮的则为宝石山;还有一部分离得比较远,后来又被西湖水相隔,孤立在水中,人称“孤山”。
宝石山上的宝石,就在这场巨变中形成。
(记者陈奕 《都市快报》)
文中所说的这些“熠熠生辉红色宝石”,就是杭州出产的红玛瑙石。这种红玛瑙石的产地主要在葛岭、宝石山、挂牌山、栖霞岭和孤山一带。葛岭、宝石山就是洪昇祖宗庐墓的所在地,就是《红楼梦》中“神瑛侍者”出身的“赤霞宫”所在地,有明代孙克弘题刻“赤霞”二字可证;而挂牌山、栖霞岭也与洪氏祖先直接相关,葛岭洪忠宣公祠堂联(明陈继儒撰):“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魂依葛岭数椽长傍鄂王坟”,鄂王坟就是岳王庙,其地就在挂牌山栖霞岭。而洪昇晚年结庐的孤屿(孤山的古称)玛瑙坡,释智圆讴歌的女娲遗弃补天石就在这里。
我国其他地方虽然也产玛瑙石,但您能把曹雪芹同以上这些文化寄托联系起来吗?能同《红楼梦》中所写“通灵宝玉”的种种比附联系起来吗?显然不能。红玛瑙石,长命锁(寄名锁),趋吉避凶,“仙寿恒昌”,《长生殿》,宝石山,葛岭,玛瑙坡,忠宣公祠,智圆长老,女娲弃石,无材补天,等等,这一切一切,都同一部作品《红楼梦》藕断丝连,都同一个人洪昇密切相关。在文化意义上,《红楼梦》“通灵宝玉”的描写,除来自“玛瑙坡前石,无材可补天”之处外,没有任何其它巧合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