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令中国红学会集体蒙羞的闹剧即将上演
(2013-08-08 08:03:07)
标签:
闹剧纪念曹雪芹逝世时间拼凑 |
分类: 红学争鸣 |
一场令中国红学会集体蒙羞的闹剧即将上演
逄冠卿
一场由中国红学会导演的,并将令全体会员蒙羞的闹剧,终于要鸣锣开唱了——据《中国古代小说网》报道:
《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将于2013年8月在北京召开》
(作者:本网特约…
为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暨1963年故宫文华殿“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纪念展览会”5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将于今年八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会议议题如下:
1、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
2、追忆1963年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纪念活动以及当时的学术研讨情况;
3、恭王府与《红楼梦》;
4、《红楼梦》的当代传播问题;
5、新世纪红学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6、《红楼梦》研究其它热点与前沿问题研究;
这次会议将秉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坚持学术至上,提倡平等讨论,目的在于将红学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为什么说召开这次纪念大会将令中国红学会会员们集体蒙羞呢?因为召开大会隆重地纪念一个逝者,最起码要知道被纪念者死于何年,生于何时,存年几何吧?届时请狗仔队记者逐一去问会议的参加者,便会知道这个问题恰恰是红学会所有会员,在向曹雪芹遗像三鞠躬时,谁的肚子里也咕噜不明白的一笔糊涂账!
其实不用问得这么仔细,这么复杂,狗仔队朋友只要问中国红学会会长或名誉会长一个最简单问题: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一时间召开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纪念大会呢?会长或名誉会长大人倘若不面红耳赤、青筋暴流、张口结舌、汗流浃背那才怪呢!因为这个日子的选择,其中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猫腻。
还是让老逄先给狗仔队朋友们透露一点其中的隐秘吧。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的逝世年份,先后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壬午说”,即1762年;第二种是“癸未说”,即1763年;第三种是“甲申说”,即1764年。三种说法之间长期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红学会隆重纪念的逝者,究竟是死于哪一年的曹雪芹呢?
关于曹雪芹逝世的月份,红学界也有三种说法,即“壬午除夕说”,“癸未仲春说”和“甲申八月说”,三说之间也是言人人殊,迄今不得要领,只好长期存疑。至于逝世的具体日子,就请狗仔队朋友们不要深究了,因为红学家们从来就没有谁知道。这次把纪念大会选在八月中旬开,具体日子不确定,显然也是红学会无知之下的无奈之举。
从纪念大会选择在2013年八月中旬召开看,红学会在曹雪芹逝世的年份上,显然是选择了“癸未说”,因为2013—1763=250嘛。在曹雪芹逝世的月份上,红学会显然选择了“八月说”。但曹雪芹死于八月份是“甲申说”的逝世月份,“癸未说”并不认同,也没有任何人承认曹雪芹死于癸未年八月,这不是干捡个路倒当爹哭的蠢事么?
连逝者的逝世时间都说不清,红学会居然敢杜撰出这就是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的纪念日,难道就不怕戴错了孝、哭错了灵么?可以想见,在会上,“甲申说”同意八月不同意癸未,“癸未说”同意1763不同意八月,壬午说对年份和月份都不同意,大家吵得一塌糊涂一锅粥,这样荒诞离奇的纪念大会谈何庄严隆重,不开砸了才怪呢!
在会议的议题上,红学会居然还厚着脸皮选择了一项“追忆1963年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纪念活动以及当时的学术研讨情况”的议题。1963年那次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就是在红学界“壬午说”、“癸未说”两派的激烈争吵中,无奈选择在八月中旬举办的,荒唐时间开的荒唐会,实在没有什么被“追忆”的价值!
红学会要这次会议参加者“追忆”什么呢?难道就追忆那次会上对曹雪芹逝世时间的激烈争吵吗?难道就追忆从200到250周年,红学会历经漫长的五十年时间,还解决不了曹雪芹生卒年及存活年龄的无奈和无能吗?与其追忆这五十年红学悲哀史——还莫不如把这次会议干脆开成“主流红学即曹学病入膏肓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算了!
其实令主流红学尴尬的远不止曹雪芹生卒年问题,大家心知肚明:二敦笔下的那个曹雪芹与《红楼梦》无干,袁枚、明义、永忠笔下的那个曹雪芹写的也不是今本《红楼梦》;张宜泉笔下那个字梦阮号芹溪者,是为阶级斗争服务时靠造假手段在资产阶级学阀胡适手里“夺”回来的。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曹雪芹,谁能说清他的生卒年?
还侈谈什么会上要研究红学“其它热点与前沿问题”,侈谈什么要作出“新世纪红学发展的思考与展望”,就连在学术垃圾堆中捡回来的“恭王府与《红楼梦》”这样陈腐荒诞的议题,都被列入了本次纪念大会的正式议题,这次会议上还能指望有什么好戏可唱吗?主流红学土围子中的遗老遗少们还有能力跨进红学的“新世纪”吗?
还侈谈什么秉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侈谈什么坚持“学术至上,提倡平等讨论”,奢望通过这次会议“将红学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从会前已经透露出来的主流红学两位干将李希凡、蔡义江撰写的纪念文章看,就不难窥见这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货色了,除了陈陈相因,第一百零一遍重复陈词滥调,还能有什么新意?
都说“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但那应该是论《红楼梦》,不该是论这个千疮百孔的曹雪芹!像中国红学会现在这样折腾下去,再纪念曹雪芹逝世300周年、350周年……1000周年,也只能是一遍遍老调重弹,一次次重演闹剧。曹雪芹借以苟活在红学家心中一千年,可怜的红学却挨不过一千年——早被中国红学会折磨死了!
红学的根基在情本文学大潮,红学的希望在晚明文化气脉,红学的生命和前途在对《红楼梦》的文化解析,不在对“曹家店”的考古发掘。八月流火中齐聚北京香山那个假文物中,诚惶诚恐拜谒曹雪芹的红学家们,以壮士断腕的精神迷途知返,回归中华传统文化的康庄大道吧——红学不在回归中爆发,就在株守中灭亡,可不慎哉?可不惧哉!
2013年8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