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红学研究辑刊》序言
(2013-07-08 19:22: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土默热红学新进展 |
《土默热红学研究辑刊》第一辑,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就在浙江结集出版了。作为“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的创始人,土默热当然有最充分的理由感到欢欣鼓舞,并借这篇序言向辛勤劳动的《辑刊》各位作者、编者,致以感谢、尊敬之忱。
《辑刊》第一辑所收41篇论文,涉及全国各地20多位学者,最起码说明这一红学新说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共鸣,涉足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队伍迅速壮大。刘梦溪先生曾断言:土默热红学出现了由“一家之言”走向“多家共言”的趋势,斯为明证。
《辑刊》第一辑收录的这些文章,并非是简单地对土默热学术观点的复述或阐释,而是在诸多领域对土默热既往研究的扩展和深化。许多论文视角独特,立论新颖,论据详实,论述充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好多内容是土默热当初所始料不及的。
土默热红学并非土默热的专利,也不是土默热一个人有意独霸的领地。越来越多有志于为红学正本清源的学者进入这一领域,越来越多的红学新作滋润和丰富这一学说,使“三生石畔红学新说”不断取得新进展,开辟新境界,应是红学幸事。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本应与她的研究本体相得益彰。但多年来“红学愈昌,红楼愈隐”的残酷现实,说明红学必须改变在“曹家庄”、“胡家店”陈陈相因“猜笨谜”的尴尬局面,毅然抛弃对《红楼梦》所作的“旗人文化”、“乾隆文化”的时空曲解。
土默热红学与正统红学的根本分歧并不在作者之争,而在于对《红楼梦》的文化解读。《红楼梦》是明末清初的情本文化所催生,是“花柳繁华”、“诗礼簪缨”的江南文化所孕育,是“三生石畔”一代才子才女可歌可泣生活的凝华。红学凤凰涅槃之正途就在《红楼梦》的文化母体中。
令土默热感到格外高兴的是,《辑刊》第一辑的作者,多数都是江南的作家和学者。他们就生活在《红楼梦》所展示的文化环境中,对书中的描写感同身受,加之江南文化的积淀相对深厚,具有正确阐释红楼文化的天然优势。这个队伍的壮大,是土默热这个北方汉子最期许的。
《辑刊》第一辑的问世是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必将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三生石畔红学大合唱,必将有更好的红学研究佳作争奇斗艳、异彩纷呈。土默热执着地相信:《红楼梦》在她的故园重绽三生石畔传统文化芬芳之日,就是红学浴火重生复归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百花园之时。让我们为此不懈努力吧。
土默热先生简介:
土默热,男,蒙古族。年届花甲。吉林省长春市人。早年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后长期从政,担任领导职务,忠诚党的事业。工作勤于研究,在教育学、工资学、水利学、工运学研究方面,均有诸多获奖成果。现兼职吉林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另兼任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客座职务。
业余笔耕不辍,长期从事明清史和明清文学研究,对江南世族文化、杭州南宋文化、明清吴越作家群以及南明史的研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独树一帜开创了“土默热红学体系”,先后出版了《土默热红学》及其续补三卷,《土默热红楼文化丛书》五卷,《〈红楼梦〉与西溪文化》,《土默热红学新突破》,《三生石畔勘红楼》,《洪昇VS曹雪芹》,《西子湖畔红楼情》等专著。学术成果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台湾出版界出版发行了《土默热:红学大突破》一书。
土默热红学由晚明气脉论、洪昇著书论、蕉园素材论、西溪背景论、钗盒情缘论、遗民思想论、芹溪托名论、脂砚评点论、假语村言论、浙西发源论等十论构成,是一个自成体系并自圆其说的学术体系。这一新学说认定《红楼梦》与《长生殿》是孪生姊妹,作者是杭州名作家洪昇,故事取材于洪氏家族和蕉园诗社的真实生活,生活场景以清初西溪园林建筑为原型。作品植根于改朝换代后的江南遗民思想文化,是晚明言情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西溪历史文化孕育催生的产物。
《土默热红学研究辑刊》(第1辑)目录
栏
|
目
|
作
|
题词
|
|
叶明
|
|
序言
|
土默热
|
土红综述
|
曹寅之孙曹雪芹的虚无与洪昇的真实
|
王正康
|
|
简论红学研究和土默热红学
|
应守岩
|
|
重历史考证和文学分析的“土默热红学”
|
方镕
|
|
红学奇葩学界旗帜——谈土默热红学的“三不”求真精神和“三唯”科学态度
|
张德贤
|
西溪泛红
|
让土默热红学新名片在杭州西溪大放异彩
|
桑士达 顾跃忠
|
|
《红楼梦》中与杭州有关的方言、习俗和地名
|
单金发
|
|
西溪文化孕育了《红楼梦》
|
单金发
|
|
《红楼梦》饯花辰与西溪花朝节
|
金永炎
|
|
杭州西溪:大观园艺术世界的原型地
|
王正康
|
土红佐证
|
土默热红学佐证之一—避讳问题
|
顾跃忠
|
|
土默热红学佐证之二—“假语村言”
|
顾跃忠
|
|
土默热红学佐证之三—戏剧才能
|
顾跃忠
|
|
土默热红学佐证之四—居丧演戏
|
顾跃忠
|
|
土默热红学佐证之五—诗歌风格
|
顾跃忠
|
|
土默热红学佐证之六—洪昇诗作中的蛛丝马迹
|
顾跃忠
|
|
从戏曲文化看《红楼梦》的晚明清初文化气脉
|
殷建中
|
|
《红楼梦》与戏剧
|
潘建伟
|
|
为土默热先生对曹寅“行卷诗”的解读一辨
|
王正康
|
|
《红楼梦》作者洪昇说的钻石证据---考评秦可卿之死
|
姬健康
|
|
《红楼梦》作者洪昇说的唯一性
|
姬健康
|
|
《〈红楼梦〉与洪昇诗文用典高度对应
|
姬健康
|
|
诗文对应证红楼
|
姬健康
|
|
《红楼梦》中两张定制的床
|
姬健康
|
|
《红楼梦》作者洪昇说之佐证——宝玉居丧摆宴
|
聂桥
|
|
宝玉太虚听曲与杨妃月宫闻乐如出一辙
|
聂桥
|
|
从“红楼四大坏”到“红楼四大舅”
|
聂桥
|
|
突出重围,找到了“白首双星”的出处
|
聂桥
|
|
“长生殿”里话“前盟”
|
聂桥
|
|
从《红楼梦》中的古诗词看作者的江南情结
|
俞象山
|
|
读《红楼梦》江南风俗有感
|
张玉观
|
脂砚探索
|
土默热先生解开了脂砚斋是何许人的死结
|
王正康
|
曹说评议
|
关于曹雪芹的笔谈会
|
王正康、顾跃忠、
姬健康、聂桥
|
|
细考胡适《红楼梦考证(改定稿)》
|
余苗
|
|
关于曹雪芹,谁给我们这么多迷雾
|
郭党培
|
土红随笔
|
西溪泛红(随笔十九章)
|
黄亚洲
|
|
理性逻辑与灵性文风的有机融合——谈土默热先生行文风格
|
王正康
|
共言土红
|
共言土默热红学
|
河星等34名
|
|
土默热红学座谈纪要
|
王正康等五人
|
土红访谈
|
两岸四地高端人文访谈栏目《文化风情》——王明青对话红学研究专家土默热
|
王明青
|
|
梦回西溪解梦红楼——对话红学专家土默热
|
王明青
|
土红报道
|
土默热红学历史性盛会侧记
|
通讯员
|
图片
|
土红盛会、展馆、采访相关图片(八幅待定)
|
|
跋
|
磅礴的地气
|
黄亚洲
|
征稿启事
|
土默热红学研究辑刊征稿启事
|
土默热红学研究辑刊编辑部
|
《土默热红学研究辑刊》编委会
总顾问:土默热、叶明、王立华
顾 问:赵忠伟、魏小平、陈博君
主
编:黄亚洲
执行主编:王正康
副 主 编:顾跃忠、应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