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枉凝眉》看“钗黛合一”

(2012-12-12 11:36:56)
标签:

红楼梦

钗黛合一

枉凝眉

长生殿

洪昇夫妇

分类: 土默热红学新进展

从《枉凝眉》看“钗黛合一”

——土默热

“钗黛合一”是一个红学命题,最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是《石头记》的第一个评点者脂砚斋。在脂本《石头记》第四十二回总批中,脂砚斋指出:“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两个人怎么个“一身”法?作者又怎么个“幻笔”法?脂砚斋没有说,留给后世的红学家们去猜无穷无尽的笨谜。

红学家们猜笨谜,一般都是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到的十二钗“判词”、“图画”、“曲子”开始的。书中这些描写确实是扑朔迷离的“幻笔”,其它的倒也罢了,最主要的是对黛玉和宝钗的描写煞是奇怪,居然共用一幅图画、一组判词,一首曲子。红学家们据此判定“钗黛合一”,似乎也言之有据,论之成理。

太虚幻境的十二钗“册子”中,其他十人均每人一图一词一曲,唯独钗黛二人共用一图一词一曲。《石头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样使用幻笔的隐衷又在哪里?红学家们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说不清也道不明了。尤其是对那首红楼梦曲·枉凝眉】曲子,红学家们更是言人人殊,不知所云。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曲子一开头,红学家们的解读便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坎儿:“阆苑仙葩”和“美玉无瑕”,这两个人指的是谁?红学家们说不清楚,便只能顺嘴胡说的份儿了。查红学资料,一般的解释都是: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因为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因为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

问题马上就出来了——书中明确交代,这是为金陵十二钗量身定制的曲子;贾宝玉虽然有“绛洞花王”之号,但毕竟是“须眉浊物”之身,无论如何也不入十二钗之列啊?再说,贾宝玉虽然是“神瑛侍者”化身,瑛瑶皆可谓美玉,但他的玉来自“赤瑕宫”,是有瑕的,与“美玉无瑕”的说法也明显不符啊!

这些矛盾红学家们也不是没有看出来,只是苦无良策加以合理解释,于是便开始了更为荒诞的猜笨谜。有人说“美玉无瑕”是指湘云——湘云虽有金麒麟,但与“玉”总是无缘啊。有人说是指妙玉——妙玉名字中虽有个“玉”字,但却与“奇缘”不搭界啊。另外,湘云、妙玉在红楼十二支曲中都有自己的曲子,也不用《枉凝眉》来表现啊。

其实这些自相矛盾的说法,都是红学家们没搞清《石头记》作者,按照曹雪芹思路去猜笨谜的结果。一旦知道了《石头记》作者是洪昇,书中暗写《长生殿》案件,太虚幻境宝钗、黛玉二人的词曲画均暗写杨贵妃,围绕红学命题“钗黛合一”的漫天雨雾就立刻云开雾散了,《枉凝眉》曲子的真实含义也就一目了然了。

《枉凝眉》曲子中的“阆苑仙葩”确实是写林黛玉,但那句“美玉无瑕”写的既不是贾宝玉,也不是史湘云,更不是妙玉,而是薛宝钗。在太虚幻境“册子”中,图画、判词、曲子是配套的,既然图画和判词都是林薛二人共用的,曲子当然也应当是二人共用。倘若“美玉无瑕”指的是宝玉或其他什么人,那么薛宝钗的曲子哪里去了?

可能有人会问:薛宝钗的代表是金锁,她的名和实都和“玉”没有关系啊?但您不要忘了,书中的薛宝钗与杨贵妃关系非同一般,《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可是“美玉无瑕”啊!她出生便携有玉环生在左臂,在《长生殿·弹词》一出中,李龟年唱道:深闺内端的是玉无瑕”,指的便是“有佳人生长在弘农杨氏家”

大家都知道,《石头记》书中屡次以薛宝钗喻杨贵妃,宝玉嘲笑宝钗“体丰怯热”,宝钗扑蝶被说成“杨妃扑彩蝶”。《枉凝眉》曲中用“美玉无瑕”代指薛宝钗,其来由就在于此。其实《枉凝眉》中代指林黛玉的“阆苑仙葩”,也是兼代杨贵妃,同林黛玉之“绛珠仙子”一样,杨玉环是“蓬莱仙子”的化身,当然也是“阆苑仙葩”。

“阆苑仙葩”和“美玉无瑕”,在《石头记》中分别代指林黛玉和薛宝钗,同时也都是代指《长生殿》中的杨贵妃。薛宝钗得杨贵妃之形“体丰怯热”,林黛玉得杨贵妃之神“风流灵巧”,君不见作者在太虚幻境中描写“兼美”么——“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兼美”就是“钗黛合一”的杨贵妃象征!

《石头记》作者为什么要写“钗黛合一”?为什么要让宝黛共用《枉凝眉》?任何不抱偏见的读者都会承认,这里面没有丝毫巧合的可能,只能是作者刻意而为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只能解释为,作者创作《石头记》时,心中时刻装着一个《长生殿》,装着一个杨贵妃,他要把《石头记》两个女主角按同一人的两个侧面去刻画!

请千万不要忘记《石头记》中贾宝玉意淫“兼美”之梦是在哪里做的——是那个挂着“海棠春睡图”和秦太虚对联的秦可卿卧室——而卧室的所有陈设都可以与舞台上的杨贵妃联系起来。宝玉在这里与“兼美”卿卿我我、难舍难分,最后携手坠入“迷津”,不正是象征着洪昇一生为《长生殿》“乐此不疲”并最后坠入人生“迷津”么?

当然这个杨贵妃不是野史中那个出身寿王妃、私通安禄山的淫娃杨太真,而是《长生殿》中那个“杨家有女初长成”的“意淫”杨玉环,是集“娇慧妒”性格于一身美貌多情的杨贵妃。这个杨贵妃的形象是谁塑造的?是洪昇;那么,在《石头记》中,将这个杨贵妃分解为薛宝钗、林黛玉,用幻笔来写“钗黛合一”的作者,也只能是洪昇。

在《枉凝眉》中,洪昇为什么要感叹“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呢?看看洪昇的《长生殿·自序》您就明白了:“双星合作,生忉利天,情缘总归虚幻;清夜闻钟,夫亦可以遽然梦觉矣。《长生殿》创作目的是“垂戒来世”,《红楼梦》何尝不是风月宝鉴?看得清“情缘虚化”,方会“遽然梦觉”。

可怜一曲《长生殿》,催生一部《石头记》。洪昇的文学生涯,杨贵妃是其至爱,天香楼(舞台)是其至恨,在《石头记》中,以“钗黛合一”的幻笔,去写自己心中的爱和恨,就势所必然了。《石头记》好多专有词汇都来自《长生殿》:“衔玉而生”、“白首双星”、“木石前盟”、“风月司”等等,除了洪昇自己,还会有别人这么克隆么?

其实,洪昇写“钗黛合一”的缘由,还有一层不便明言的隐衷,那就是借书中钗黛二人的形象,暗写自己钟爱的妻妾。请看《石头记》太虚幻境册子中钗黛二人的图画: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洪昇的表妹兼妻子黄蕙,字兰次,是洪昇嫡亲的表妹。黄蕙出身名门,美貌多情,德艺双馨,也是个堪比杨妃的才女。夫妇二人新婚之初,洪昇便曾赋诗感谢“双星作合”,庆幸自己“元妃获嘉俪”,似乎就有将妻子比杨妃的意图。因洪昇夫妇后半生命运多舛,兼具“停机德”和“咏絮才”的黄蕙,为表兄兼丈夫“还”了一辈子眼泪。

夫妇二人在武康、北京等地漂泊了二十六年,于《长生殿》案后被迫回到了故乡。映入夫妇眼帘的洪氏故园,已经是“园经三主易,壁少一诗留”景象了,昔日风月繁华生活的残迹,只剩下“一块顽石”和“两株枯木”。这就难怪洪昇在《石头记》中,以“一块顽石”譬喻自己,以“两株枯木”作为黛玉在太虚幻境图画中的象征了。

再让我们再来看一首洪昇晚年写的诗《姬人邓生子之益数岁作此嘲之》:

玉出闺中秀,珠来掌上明。
芳兰充佩带,白雪作光荣。
索抱须争挽,能言齿半生。
阿侯年渐长,卢女自盈盈。

诗中的“芳兰”指妻子黄兰次,“白雪”指小妾邓雪儿。从“芳兰充佩带”中,不难悟出“玉带林中挂”的寓意;从“白雪作光荣”中,亦不难悟出“金簪雪里埋”的出处。至于书中“贾珠”、“宝玉”的命名与诗中子女“珠”、“玉”的关系,也一目了然。这足以说明,《石头记》正是洪昇夫妇呕心沥血孕育的孩子!

2012.12.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