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餐桌无海鲜

(2012-12-08 20:29:00)
标签:

红楼梦

美食

无海鲜

文化

分类: 土默热红学新进展

红楼餐桌无海鲜

——土默热

锦衣玉食的红楼贾府,对吃之一道情有独钟,上下人等几百号,大家都想着法儿吃,变着花样吃,什么“茄鲞”啊,“鸡皮笋汤”啊,“炒枸杞芽儿”啊,“鸽子蛋”啊,“瓜齑”啊,林林总总,花样繁多。《红楼梦》作者肯定是个美食家,没吃过这些东西的人,笔下绝对写不出来这些美食,勉强写出来也不像。

前一段,根据某些红学家的倡导,有些大餐厅还特意搞出了一个红楼菜系,美其名曰“红楼宴”,色香味俱佳,颇受一些附庸风雅食客的好评,据说顾客盈门,效益不错。可是,不知这些“红楼宴”的大厨和饕餮者注意到了没有,红楼食谱虽然穷奢极欲,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却独缺一类美食,那就是海鲜!

《红楼梦》书中描写过好多次聚餐的场面,哪次的餐桌上也没有见到海鲜的踪迹。有的朋友可能要问:姐妹们一起吃“笼蒸螃蟹”赛诗《螃蟹咏》,刘姥姥进大观园品尝“茄鲞”,薛蟠过生日请宝玉尝鲜儿的“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那不是海鲜吗?您仔细琢磨琢磨,这些虽然都是水产品,却绝对不是海鲜。

海鲜特指海里出产的水产品。书中交代,姐妹们吃的螃蟹是薛宝钗家稻田地里出产的,那是淡水蟹,也就是今天的大闸蟹吧,不属于海鲜。“茄鲞”的鲞,本意是黄鱼干,黄鱼是海鲜,但“茄鲞”只是茄子干而已,并非海鲜。薛蟠弄来的鲟鱼,我国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均有出产,是淡水鱼,也不算海鲜。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海鲜一直是其中的无上珍品。历朝历代文学作品,写美食必以海鲜为首,即所谓“山珍海味”是也。红楼贾府中的那些老爷太太、公子小姐们,对吃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实践的条件也绝无问题,可是他们为什么就突然一起想不起来吃海鲜呢?其中必有不得不如此的特殊缘故。

什么特殊缘故呢?只能是一个原因,就是市场上买不到海鲜品了;为什么买不到呢?只能是市场上无货可供了;为什么无货可供呢?只能是渔民不能下海了;渔民为什么不能下海呢?只能是朝廷实行了禁海政策。要想搞清红楼美食无海鲜的原委,必须首先搞清清朝初期那段特殊的海禁历史。

为了防御盘踞台湾的郑成功军事集团的军事骚扰,从顺治十八年1661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廷曾对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实行了二十三年的海禁政策。规定沿海居民一律内迁,片板不准下海。内迁的距离先是三十里,后扩展到四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实施范围先是在福建沿海,后又迁及粤、浙、苏、鲁、冀五省。

海禁期间,在沿海地区设立界碑,修建界墙,渔民统统内迁,渔船统统封禁。有敢不迁移者,或冒险越界下海者,一律杀无赦。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一个绵延万里的无人区。由于清廷刻意隐瞒这段悲惨的历史,多数史料对此语焉不详,近年播出的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曾有福建总督姚启圣驱赶沿海居民内迁的镜头。

二十三年严厉的海禁政策,对沿海的生产力必然造成巨大破坏,全国的海产品生产和供应,自然也统统停止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收复台湾解除海禁后,渔业生产力的恢复还要一段时间,海产品供应紧张还要持续一个相当长的阶段。《红楼梦》书中所写的贾府餐桌无海鲜的故事,只能是这一时期历史的真实反映。

不过,《红楼梦》中也不是绝对没有海鲜的踪迹,在描写乌进孝进租的租单上,就有“海参五十斤”、“蛏干二十斤”、“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的记载,虽属干货,也属海鲜。这是因为乌进孝位于的“山坳海沿子”的庄子乃是东北皇庄,租单就是当时“鳇鱼贡”贡单。那时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东北沿海并不在海禁之列。

红楼美食无海鲜这件事在全书中不大,也不算重要,但也足以说明,《红楼梦》小说作者必然熟悉清初这段禁海迁界的历史,应该是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百年后乾隆朝的曹雪芹是无缘了解这段历史并写入书中的。洪昇和他的姐妹们,正是这一时段成长起来的,有资格也有条件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餐桌上无海鲜的历史真实。

2012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