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棋事漫议

(2012-12-01 14:03:19)
标签:

红楼梦

围棋

大棋

文化

分类: 土默热红学新进展

红楼棋事漫议

——土默热

那些红学大题目做的太累,今天放松一下,换个小题目谈谈,就与朋友们随便聊一聊红楼棋事吧。

琴棋书画四事,是大观园内姐妹们最具代表性文化娱乐活动,元迎探惜四姐妹的丫鬟,名字就叫做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四事中《红楼梦》写的最多的是棋事,据有的红友统计,全书一百二十回,共有十九回提到棋事或者描写下棋,其中前八十回有十三回,后四十回有六回。

棋事既是红楼女诗人生活中高雅情操的表现,也是姐妹们一往深情的寄托。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是宝玉题咏大观园时,为潇湘馆所题的经典楹联。“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这是迎春误嫁中山狼后,宝玉思念昔日姐弟手足深情的感人诗句。

大观园姐妹们普遍善于棋事。宝钗进入荣国府后,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倒也十分乐业。湘云醉眠芍药茵一节,探春便和宝琴下棋, 宝钗岫烟观局”,可见姐妹们都是会家子。风中痴听《牡丹亭》一节,“黛玉拉香菱坐了,下一回棋,看两句书,显然连下层人物呆香菱也通此道。

姐妹们所奕之棋是什么棋呢?是围棋。第六十二回写探春和宝琴下棋,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便折了官着,两眼只瞅着棋枰,一只手却伸在盒内,只管抓弄棋子作想。“一块棋”,“两个眼”,这些术语是围棋专有的。第七回中写周瑞家的送宫花,亲见迎春探春二人在窗前下围棋。

不过,《红楼梦》中所写的棋事活动,可不都是二人对弈的下围棋,更多的是一种多人在一起玩的“赶围棋”游戏。第十九回写宝玉只和众丫头们掷骰子赶围棋作戏;第二十回写黛玉取笑湘云: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哥哥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这种“赶围棋”游戏不仅丫头们爱玩,公子小姐们也经常参与其中。第二十回中写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赌一摞儿十个铜板的输赢,贾环见了也要顽。头一回自己赢了,后来接连输了几盘,偏偏掷骰子又转出幺来,莺儿掷三点就赢了。贾环急了耍赖,伸手便抓起骰子来,然后就拿钱,说自己掷的是个六点。

由书中描写可见,这种赶围棋并非下围棋,而是一种小孩子们聚堆儿玩的一种略带输赢的简单游戏。玩法大约是这样的:先掷骰子看点数,两粒骰子同时掷,最大十二点,即双陆,最小二点,即对幺。然后依照点数多少,将棋子在棋盘上移动,先移到头的为胜,落在后面的当然要输钱。

这种“赶围棋”游戏似乎没有传到今天,笔者试着查询了一下,在近现代各种民间游戏中,始终没有发现这种游戏的踪迹。乾嘉以降我国围棋在民间日渐萎缩,高雅的棋具并非随处随手可得。必是在一个历史上围棋比较普及地方,方有被小孩子们顺手拿来“赶”着玩的可能。哪位红友倘能考证出“赶围棋”的来龙去脉也算功德一件。

以上所说的“下围棋”、“赶围棋”活动,都是出现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描述。到了后四十回书中,红楼棋事则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贾府不论老爷还是小姐,“下围棋”统统变成了“下大棋”,二是从来就不会下围棋的惜春居然与妙玉下起了“大棋”,三是大观园中姐妹和丫鬟们热衷的“赶围棋”游戏在书中完全不见了踪影。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提到贾政的清客中,有新近到来最善大棋的一个王尔调”。第八十七回中提到惜春和妙玉在栊翠庵“下大棋”。书中还交代,在弈棋中曾使用“倒脱靴势、“荷叶包蟹势”、“黄莺搏兔势”、“十龙走马势”等等,这些都是古代围棋奕术的专用术语。显然,《红楼梦》后四十回中所说的“大棋”就是围棋。

那么《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对围棋的称呼,到了后四十回为什么变成了“大棋”呢?有的研究者认为,“大棋”就是围棋的别名。查围棋史所有资料,围棋本名“奕”,别称有“烂柯”、“乌鹭”、“方圆”、“木野狐”、“手谈”、“坐隐”等等,虽然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就是没见到“大棋”这样的别名。

其实这个围棋称呼的变化没有什么玄妙,只能说明《红楼梦》前后两部分创作不是出自同一作者之手。古代围棋始终盛于江南,最早的别称“烂柯”,就源自南北朝《述异记》记载:东晋时浙江信安郡樵夫王质进山砍柴,在石室山遇到对弈的仙人,驻足观望忘却了时间,一局看罢发砍柴的斧子已腐烂生锈。据此推测,《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应为江南人。

将围棋称为“大棋”的,应是清廷入主北京后的北方人,很大可能是旗人身份。过去东北民间有“大棋”、“小棋”之称呼,“大棋”就是从南方汉人那里学来的围棋,“小棋”乃当地人自创的游戏,又分为“五道”和“大鞭”两种。“五道”棋盘横竖五个格,“大鞭”棋盘横竖九个格,行棋法较围棋简单。因此,《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很可能是个北方的旗人。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笔者考证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初创者是江南才子洪昇,后四十回续作者是旗人出身曹雪芹的结论。洪昇和他的姐妹们,琴棋书画风流雅事俯拾皆是,在书中写出“下围棋”、“赶围棋”游戏顺理成章,而旗人出身的曹雪芹,根本就不晓得围棋这个称呼,也没玩过“赶围棋”游戏,只能信笔在续书中去写自己会的“下大棋”了。

《红楼梦》书中关于女子棋事活动的记载,更印证了大观园诗社取材于蕉园诗社的判断。笔者在以往的考证文章中,曾例举诸多蕉园姐妹们从事琴棋书画活动的风流雅事,这里再给朋友们提供两首钱凤纶《古香楼词》中述及的姐妹们的棋事活动词来进一步印证。诗中的顾仲楣就是顾启姬,亚清是林以宁的字,“红楼三才女”生活原型的棋事活动尽在其中:

《忆王孙 与顾仲楣对弈》:青梅如豆又春残。燕啄飞花到画栏。午梦初回清昼闲。沉檀。红子轻敲睹凤团。

《眉峰碧 春日与亚清弈》:深院闲春昼。小篆喷金兽。一杯清茗一枰棋,正杏雨香飞候。鹦鹉新声溜。蓦地惊回首。无端输却玉搔头,倚屏笑花枝嗅。

                     201211月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