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欧阳健、克非教授:
笔者注意到欧阳健先生的和讯博客上转帖了《我为什么不能接受曹雪芹异质思维》一文,也注意到该文下面克非、欧阳健两位先生的评论文字。由于欧阳健先生的博客有加密设置,故在和讯博客上直接与两位先生交流受限,只好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几句话,与两位先生隔空谈心,望予体谅。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笔者的《我为什么不能接受曹雪芹异质思维》一文,绝没有对欧阳建教授的任何不满之意,而是充满敬重、信赖之情。笔者虽然与欧阳健先生素昧平生,仅在杭州研讨会上有一面之缘,但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欧阳健先生的学术建树,也对欧阳健先生宽厚包容、奖掖后进的学者气度十分钦敬。笔者发此文与欧阳健先生商榷,并非对欧阳健先生心存不满或不敬,而是正心诚意向先生请教,希望得到先生的点拨。
笔者的此文的意思,也不是笼统否定“曹雪芹异质思维”,而是认为按照“曹雪芹异质思维”去寻求红学突围,并不能解决红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笔者不赞成把曹雪芹搞成《红楼梦》作者的代名词——不论是胡适先生考证的“乾隆曹雪芹”,还是“异质思维”产生的其他“曹雪芹”。笔者注意到欧阳健先生的“程前脂后”说,也注意到了克非先生的“红坛伪学”论,尊重两位先生的学术研究,但毋庸讳言,笔者也有自己的另类思路。
首先,笔者的研究前提,是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石头记》)是晚明文学言情大潮的产物,是对清初江南世族由盛而衰的哀怨与留恋,是江南女性文学繁荣的真实写照,其思想源流和文化传承都体现出明清背景、世族生活、女性文学,而不是按照胡适先生考证出来的那个乾隆曹雪芹解释的那样,把《红楼梦》定位于乾嘉学风、北京背景、旗人文化。这是正确解读《红楼梦》的大是大非问题,不毅然决然跳出“胡家店”、“曹家庄”,是难以彻底解决问题的。
其次,笔者研究的关键,是认为文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像《红楼梦》这样的优秀作品,绝无可能是凭空虚构、粗制滥造的产物。笔者考证的洪氏家难、蕉园诗社、西溪园林,《长生殿》案,乃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石头记》)创作素材的开掘,将作品的创作素材和人物原型还原回明末清初“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才子才女。这些生活素材完全跳出了“曹家店”范畴,根本就没有曹姓历史与现实生活的一丝一毫印记,因此没有必要仍旧盘桓于“曹雪芹异质思维”。
再次,笔者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的判断,仍认定为乾隆年间的曹雪芹,因为其证据就在书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根本就无需繁琐考证。尽管这个曹雪芹未必就是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并胡乱考证的那个曹雪芹,反正不能否定《红楼梦》书中对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记载,不能否定对书中关于曹雪芹在空空道人手中接过“收缘结果的话头”的记载。《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既非同一时代的作品,也不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产物,当然更不是同一作者创作的,所以笼统按照“曹雪芹异质思维”去思考,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无法解决“红坛伪学”面临全部矛盾和问题。
限于时间和篇幅,今天暂时就说这些吧,以后有方便机会再当面讨教。学术研究中有一些不同见解,互相之间平心静气地切磋探讨,是值得倡导的风气,还是那句老话,和而不同、百花齐放嘛。只有和两位教授这样德高望重、海纳百川的学者,笔者才愿意讨教切磋;倘若碰到“曹家店”中那些动辄板起面孔训人,见到非曹学说就火冒三丈、急于“消毒”、“围剿”的死硬分子,笔者绝无与其商榷的雅兴。最后,再一次向欧阳健、克非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
土默热2011年12月1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