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亚洲在首届浙江红学论坛开幕式上的发言

(2011-10-30 09:33:32)
标签:

杂谈

红学

文化

分类: 红学争鸣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黄亚洲先生

在首届浙江红学论坛开幕式上的发言

 

各位红学研究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在这里,我想说一句祝贺、几句感言,再提个呼吁。

首先是祝贺。祝贺首届浙江红学论坛在我们平湖召开。首届浙江红学论坛,我刚才问了王正康老师,觉得名字取得非常好,是涵盖我们全省的、专注于红学的、具有很高学术内涵的,这么一个大家来交换思想、交换观点、发挥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平台。首届,能在平湖开,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这是我的衷心的祝贺。

第二个呢,想说几句感言,首届红学论坛能在浙江平湖召开,如同刚才胡市长所说,平湖这地方,领域不大,只有五个镇,但在平湖召开这样的论坛,真的是名至实归。我二十多年前,在嘉兴市文联当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所以为了工作曾几次到平湖来,那时就看见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红学会,很吃惊,红学研究组织到了县级了?那时平湖红学会才成立不久,我看到过他们编的好几期小报,学术文章每一期都有好几篇,都有自己的一得之见,一孔之见。我有感觉,不得了啊,平湖这个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呢?以王正康老师为首的那些红学志士,孜孜不倦啊,我当时就非常感慨。

我因为写过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初稿,对《红楼梦》有所接触。由于写作剧本初稿的原因,我几次到北京,跟冯其庸老师,还有其他一些红学大家在一起,连续几天,开会讨论,怎么写好,这让我深深感到红学的博大精深。折射一个研究不完的文化宝藏。而我觉得一个县级的红学会,能够掀起那么大的波澜,引导一大批红学爱好者、读者,研究、传播、宣传我们这部天下第一奇书,推广中华文化,这真是很值得称道的一件事情。我希望,再过两年,那就是我们的平湖红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也是“红楼出海220周年”,希望在座的胡市长、我们整个的平湖市委、市政府,在这些方面能投入更多的支持力度,把纪念活动做好,可以引一些高质量的人才、学术性强的观点,汇流到这块土地上来,在这里发酵,繁荣我们平湖的文化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希望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最后,我想提一个呼吁。

前不久,我列席了杭州西溪召开的一个《西溪与红楼梦》这么一个学术研讨会,我在那里也做了一个相类似的发言。我发言的中心思想是:呼吁在座的红学家、红学爱好者,对现在开始传播的时间不太长的一个重要的学说,就是“土默热红学”,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土默热红学跟杭州西溪关联很大,跟杭州关联很大,跟浙江关联很大。土老师是蒙族人,一直生活在北方,按理说,他跟杭州八杆子打不着,跟西溪八杆子打不着,但他研究了几十年的明清史、明清文学史,从《红楼梦》研究的一些 “死结”中突然发现,如果说不按胡适考证的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原作者,而是写过《长生殿》的杭州剧作家洪昇写的《红楼梦》,会怎么样,结果,另辟蹊径,豁然洞开,开出了红学研究的一片崭新的境界,“证据链”串起来了!

很多的红学家、红学爱好者,按胡适考证说,在“红学研究之树”的第一次分叉时,都往这边走,似乎由胡适带着,这一点撼动不了。但,土默热老师指出,要往这一边走!胡适的学术思想自然很伟大,学术考证的方法也很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以大家觉得胡适考证出原作者是曹雪芹,这个是不能含糊的,但我们今天说,并不一定说,伟大的学问家的学术观点百分之百都是正确的。

对于土默热红学,我只读了土老师的几部著作,研究不多,也只能算是门外看看,但我也感觉到他的这个学说里面,天地确实很宽,方法和观点都很对路,确有道理。土默热红学问世以后,上海的报纸都刊登了讨论专刊,各地都有反响。最近台湾著名学者龚鹏程大师,也把土默热的学术思想引到台湾岛上,写了几千字的《土默热红学小引》,台湾就传开了,反映似乎比大陆还积极。土默热红学认为《红楼梦》的文化风格,是明末清初的,属情本主义,而不是乾隆盛世的那种正统礼教,大观园的原型地是杭州西溪,《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洪昇。土默热的红学研究,他自己说,就是还原《红楼梦》,搜求《红楼梦》的创作真相以及作品真谛。我觉得我们浙江省、杭州市的红学家对这个学说要有足够的重视。不是因为我是杭州人,有地理家乡观念,因为我确实是感觉到,土默热先生讲的《红楼梦》的晚明文化的思想内涵,表述的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某种感悟,我信这一点。杭州这地方,与大观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相近?杭州吴山上有大观庙,有太虚庙,太虚幻境是怎么来的?诞生于杭州西溪的“蕉园诗社”,出刊了《蕉园五子》诗集,《蕉园七子》诗集,加起来,正好是十二个才情女子。“蕉园诗社”是我们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现在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女子文学结社,一群才女,很多都是表姐妹、堂姐妹,在那儿赏花,在那儿品蟹,在那儿吟诗。西溪湿地里边故迹“秋雪庵”,与《红楼梦》中讲到的芦雪庵,是一个意思,“秋雪”就是“芦雪”。《红楼梦》书里讲到的大观园沁芳闸、沁芳桥,跟杭州西溪古地名“流香溪”也是一个意思。康熙皇帝到西溪,题两个字:“竹窗”,据土默热先生考证,此为潇湘馆;而洪园,就是怡红院;花坞,就是蘅芜苑。在土先生的详尽的考证里,地域的地名、形胜、人物的原型,包括洪昇的家史、身世,都是惊人的相似与重叠。洪昇自小都跟他的姐妹们在一起玩,他的少年时代无忧无虑,在这片园子里度过。洪昇为什么被家里打,有了“家难”?他跟他弟弟两个为了避免挨打,逃出家门,在武康这一带流浪了一年多,为什么父亲和继母这么虐待他?这跟《红楼梦》里讲述的主要情节都差不多。宝玉挨打,也有家难。洪昇跟曹雪芹的爷爷曹寅,都是著名剧作家,非常好的朋友,。洪昇的死,也是他从南京曹寅家辞别的后,三天以后,死在乌镇,乌镇离这里不远,他在回杭州路上不慎落水而死。曹寅很悲伤,怎么到我这里来,回去路上就死了,非常悲伤。那么洪昇去曹家的时候还带着“行卷”。“行卷”,到底是什么东西?按照土默热老师所指出,认为就是《红楼梦》初稿,放在他那里。为什么曹雪芹五六岁,年纪那么幼,跑到北方,就那么熟悉南方的如此深厚的生活底子?我也是搞文学创作的,这个创作,特别长篇小说创作,确实需要有作者自己的比较深厚的生活经历,特别是生活状态、人物之间关系的细致描绘,都要有自己的一套。不是可以道听来的,抄抄来的。曹雪芹对南方生活怎么会那么熟悉,吃的、穿的、祭祀的,津津乐道,还有大量的南方词汇,不是南方人怎么写?包括“三生石”,全国就是一块“三生石”,就是杭州中天竺到杭州三天竺之间的那一块。“西方灵河岸上”,是不是就是杭州西面的灵隐?三生石畔,是不是就是三天竺的三生石?所以,批阅者,增删者,有的地方就是批不掉、删不掉。真事隐去,有的地方,就是隐不掉,马脚露出来了。

大量的这些巧合,我们有时候就想,一个事情与一个事情巧合,两三个地方巧合,也可理解,有七八个巧合是奇怪事了。有七八十个巧合,如果一百个地方,都是巧合,你要把他掰开来都很难掰开,所以你要说它不是这样,考证它不是这样,都觉得难。

在座的,好多的红学家,红学爱好者,一辈子或者半辈子都在研究这部小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思维定势。不是说原来的,就一定是对的,新的,就是不对的。一种新的、重要的学说出来以后,特别是我们浙江本地人,我想我们可以给它一个足够的重视。

在我们的努力下,土默热老师到杭州来讲了几次学,他本人也一直感慨,现在少有人跟他作学术上的辨论,来正面的交锋,现在还没有,他还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所以,我想,我们作为浙江的红学论坛,对他要有足够的重视。《土默热红学》,出了好几版了。书店里有卖,也可以邮购,网上也可以查到土默热老师的著作,我们可以看一下。

台湾著名学者龚鹏程大师写的《土默热红学小引》的最后一句话,我可以念一下:“因此,总括来说,土默热红学代表了新一代红学的方法方向及问题意识,也找出了许多新资料,值得重视。现在要谈红学,不知这老土新说,可就太土了。此一新方向新思路,诚然还有不少缺点需要补充,但亦足资期待。”

今天借这个讲坛,我作一下小小的呼吁。最近我在杭州,跟几个同仁志士,成立了一个“杭州土默热红学研究中心”。我也希望在座的红学家、红学爱好者,如果在看了土默热红学一些基本观点之后,认真思考之后,有赞成的,或者,局部赞同的,我希望能够跟我联系。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一个学说,看看能不能再往前推进几步。这个学说,很可能它是非常朝气蓬勃的。希望朋友们对这个学说,引起足够的重视。

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