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宝玉”和杭州“假宝石”
(2010-05-29 07:07:53)
标签:
文化 |
分类: 土默热红学 |
8月24日,杭州西湖网站刊出一篇文章,题目为《宝石山上的游步道上有宝石》,现全文转载如下:
宝石山的游步道上有宝石(2005-08-24 02:28:44)
到昨天为止,杭州一家搬运公司的胡文朝已从西湖周边搬了5块大石头。昨天宝石山上的那块,算比较小的,大概三四百公斤。另外4块,最大的一块要数余杭中泰乡中联村的白云岩(都市快报 8月15日曾报道),还有一块采自中村杭州市驾校对面的石龙山;一块采自闲林埠的钼铁矿;一块采自凤凰山上,花了一个星期抬下来(都市快报8月19日曾报道)。
地质专家方起东,浙江教育学院地理系老师,最清楚这些石头的意义。它们统统是方老师前段时间不停“钻山”、四处踏看寻来的。和他一块钻山的还有两位:浙江工商大学的傅肃雷、浙江大学的竺国强。
在他们眼中,这些石头都会说话,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胡文朝昨天从宝石山上搬下来的石头,取自山南,奇怪的是,石头上面嵌着一些红红的石块,一眼看去,熠熠生辉,就像宝石。方老师说,事实上,宝石山上很多石头,都嵌着宝石,有的游步道上也可看到。
宝石,经化学成分研究,是一种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酸性岩浆的碎块,主要成分是含铁的二氧化硅。
1.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杭州地区发生了一场强烈的火山喷发,滚滚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上,而后坠落的火山灰、火山角砾、熔岩碎块堆积成了西湖周边的山:中间最高部分为葛岭;西北处为桂牌山,通过栖霞岭与葛岭相接;东面较矮的则为宝石山;还有一部分离得比较远,后来又被西湖水相隔,孤立在水中,人称“孤山”。
宝石山上的宝石,就在这场巨变中形成。
(记者陈奕 都市快报)
见到这篇文章,笔者欣喜若狂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
笔者经过近二十年的精心考证,证实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清初杭州的大文学家洪升,证实了大观园的原型是西溪在清初的诸多贵族园林,证实了“十二钗”原型是杭州的“蕉园姐妹”,《红楼梦》三位一体的创作基础都有了可信的根据,惟独对作者何以为书中主人公取名“宝玉”,缺乏过硬的证据支持。网上发表的这篇文章,简直是“天上掉下的林妹妹”,《红楼梦》“宝玉”命名的来源,一下子就昭然若揭了!
从文中不难看出,杭州自古产“宝石”,亦可称为“宝玉”,亦石亦玉,与《红楼梦》中作者表达的“美玉”和“顽石”意义相同。
杭州宝石分布在以葛岭为中心,周边为挂牌山、宝石山、孤山的地区,这片地区,恰好是《红楼梦》作者洪升老祖宗的“国公府”所在地。洪升对“此乡多宝玉”的现象,能不引为自豪么?
这些杭州宝石,表面上镶嵌着一块块晶莹闪亮的红色玉石,星星点点,熠熠生辉,非常漂亮。朋友们可以闭着眼睛想一想,你小的时候,父母是否曾把一件漂亮的装饰物,穿上彩带,郑重地戴在你幼小的颈项上?洪升幼小的时候,父母把家乡产的漂亮宝石,做个套子,穿上彩绳,戴在儿子的脖子上,并哄儿子说:“这是你出生时带来的”,朋友啊,洪升的母亲为儿子这样做过,是否是最合理的推断呢?
洪升在诗集《稗畦集》中曾这样描述过自己的出生过程:在清兵下江南的兵荒马乱中,待产的母亲在杭州郊外的山沟里逃难,在一个费姓农妇的茅棚中生下了洪升。当母亲抱着尚未满月的洪升进城回家时,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把守城门的如狼似虎的清兵,居然要攫取这个婴儿!
见到这个情景,谁都会问,一个征战中的士兵,可以抢夺金钱财宝,抢夺一个乳臭未干的婴儿干什么?现在仔细一想明白了,原来士兵不是对婴儿感兴趣,而是对婴儿脖子上挂的一块宝石感兴趣。洪升母亲逃难的山沟,正是盛产这种杭州“宝石”的地方,顺手检到一块“形如雀卵,五色斑斓”的“宝石”,挂在新出生儿子的脖子上做吉祥物,是否是一个逃难途中母亲的最佳选择呢?
在洪升小的时候,应该一直随身佩带这块“宝石”,母亲也很有可能这样哄儿子:这块石头是你出生时口中衔来的,是你的“命根子”,“莫失莫忘”,保佑你“仙寿恒昌”。洪升成年后创作《红楼梦》,就以这块宝石为以自己为原型的书中主人公取名“宝玉”,并把它直接写成贾宝玉脖子上挂的一块石头,这是多么漂亮、多么自然的想法!
但杭州宝石毕竟不是真正的宝石,而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二氧化硅碎块,古代的宝石商人,决不会误为真正的宝石,高价收购贩卖的,洪升成年后何曾不明白这个道理。洪升在《红楼梦》中把自己譬喻为这种外表好看似玉,内里实质是石头的“贾(假)宝玉”,没有比这个理由再恰当的原因了!
洪昇字昉思,名和字都是初升太阳的意思。其取名字的缘由,应当与其祖居之地葛岭与宝石山交界处之初阳台直接有关。初阳台为杭州名胜,历来是观赏“双悬日月照乾坤”的绝佳之地。这里也是杭州洪氏家族始祖洪皓的“敕建国公府”所在地。以祖居地初阳台取名字,以宝石山之“宝玉”取乳名,实在是洪氏家族承重孙取名的不二选择,也寄托了家族对洪昇重振簪缨世族的殷切期望。
洪升的故乡杭州,自古以来就出红楼,出才女,原来也出“假(贾)宝玉”!一笑。
2005年8月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