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昇的诗才曹雪芹不能望其项背
(2010-05-26 18:16:14)
标签:
文化 |
分类: 红学争鸣 |
能证明曹雪芹诗才如何的材料不多,他的几个朋友确实说过“爱君诗笔有奇气”之类的自相吹捧的话,但那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啊?武大郎开的炊饼店里,伙计的个头能有多高?敦氏兄弟作为皇族的贵介子弟,倒吊起来大概也淌不出几滴墨水,他们的那几首歪诗,同薛蟠的“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水平仿佛,说穿了比打油诗强不了多少。说他们水平高不高,不必就事论事,只看《清史》“文苑”有没有他们的名字,清代有影响的《诗集》是否收录了他们的作品,便一目了然了。受这班纨绔欣赏的“诗笔”,冒的未必是什么“奇气”,很可能是令人倒胃口的酸气,或者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气”。曹雪芹仅存的两句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真假还有疑问),就透着一股鬼气。仅就这两句诗来说,也不知是首联、颌联、颈联还是尾联,也不知是律诗、绝句还是古风中的残句,本身水平就不怎么样!遣词用语即俗又硬,缺乏诗的空灵之气,平仄对仗也欠工。从风格看,模仿的魏晋风度,与《红楼梦》诗词风格迥异。有人用《红楼梦》书中诗词来反证曹雪芹诗才高妙,这是因果倒置的错误说法,不能证明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怎能用《红楼梦》诗词来反证曹雪芹的诗才?笔者无意否定曹雪芹的诗才,窥一斑而否全豹是不科学的,问题是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证明曹雪芹诗才多么高,他的师承是谁,他作过什么能登大雅之堂的诗?从清代浩如烟海的诗集一首不载,文人酬唱的任何记录一首不录这一点看,曹雪芹的诗才顶多是个平常之才,不无庸才的可能。他的莫逆之交敦氏兄弟,可谓一对庸才,他们同属好附庸风雅,又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八旗子弟,曹雪芹又能好到那里?
洪昇的诗才岂是曹雪芹能同日而语的!洪昇出生在杭州这个人杰地灵的“天堂”,家庭世代“诗礼簪婴”,号称“书海”,祖上的洪皓、洪适、洪遵、洪迈、洪钟、洪椿、洪瞻祖等,都是宋明两代的著名诗人和学者。洪昇师从当时名满天下的诗坛领袖王士祯、辞赋大家毛先舒、骈文巨臂陆繁弨,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洪昇早慧,七岁能诗,十五岁就以诗“命笔鸣钱塘”,并跻身名家之林。洪昇十八岁时就写出了《诗骚韵注》专著,“穷极元古,旁参博稽”,诗坛评价很高。十九岁上,洪昇已成为浙中诗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康熙七年,二十四岁的洪昇初入京师,就以诗才名动帝辇之下。洪昇以其卓越的才华,与当时的文坛精英结下了生死不变、贵贱不移的友谊,不论荣华富贵时,还是穷愁潦倒时,不论是在江南家乡时,还是寄居京师时,当时诗坛的著名人物,如朱彝尊、王士祯、李天馥、施愚山、宋荦、赵执信、王泽弘、吴雯、吴仪一、高士奇、孔尚任等,都与洪昇交往密切,时相酬唱。这些人有的是名公巨卿,有的是文坛领袖,有的是父执上辈,有的是江湖隐逸,洪昇只是一介布衣,初出茅庐,便能加入他们的行列,可见名声之重。洪昇不仅擅诗,还精通辞赋,也是丹青妙手,尤其擅长“套曲”、“散曲”,“唇吻之间,不差毫厘,”在传奇界洪昇可谓清代登峰造极第一人。当时的文人墨客,作品集出版时,以能得到洪昇作序为荣;当时的王公贵族,举行风雅之事时,以洪昇能受邀参加并题咏为时尚。
洪昇一生著作等身,除四十多部传奇、杂剧剧本之外,诗词编撰成集的就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幽忧草》、《昉思词》、《啸月楼词》、《四婵娟室填词》等,在当时北京、杭州的志书和友人的诗集中,还保存了洪昇大量的诗词作品,可见洪昇一生吟咏之勤、著述之丰。当时的文坛领袖们,对洪昇诗词的评价甚高。李天馥说:“武陵洪生文太奇,我得把读亟叫绝。”朱彝尊说:“海内诗家洪玉父,禁中乐府柳屯田。”朱廷宏说:“风流直压李清莲,名擅词场二十年。文章玩世欲成癫,五字能争造化权。”朱溶说:“余行天下三十余年,所见诗不为不多。要其实,与昉思匹敌者盖少。”陆次云说:“诗是君家事,君穷诗愈工。绝非凡近响,宛有古人风。”袁枚说:“洪昉思”“诗才在汤若士之上,”“沉郁顿挫,逼真少陵。”够了,这些骚坛大家的评价,还不足以说明洪昇的诗才如何么!
笔者不是说诗才高者就能写出《红楼梦》,李杜诗篇万口传,何以不写《红楼梦》?非时非地、没有这方面的生活而已。笔者要反驳的是,凭空说洪昇的诗才不如曹雪芹,由此判断洪昇写不出《红楼梦》,进而断定笔者的考证是“笑话”,哪有这门子逻辑?要想论诗,必先学诗,尝到诗中三味,方可论诗,进而方可以诗论文、论人;强不知以为知,必然遗笑大方。想学诗么?向香菱看齐,从基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