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芹溪考论(二)

(2010-05-17 16:21:29)
标签:

芹溪处士

山子野

洪昇

文化

分类: 土默热红学

 

              芹溪考论(二)

                      土默热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我们现在应该谈一谈《红楼梦》作者究竟应该是谁了。《红楼梦》写的是“末世”的故事,故事肯定不是发生在乾隆盛世,而是发生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改朝换代时期。她的作者,也肯定是一个具有“芹溪处士”思想感情、持民族主义思想、抱兴亡感叹的“隐士”、“高人”一流人物,而不是“梦阮”一类“魏晋风度”人物。这个人,笔者考证就是洪昇,早年他曾经以“芹溪处士”的别号,为“苏门啸侣”所著的《天宝曲史》校阅,中年又以同样题材,创作了自己的著名传奇《长生殿》。

那么,洪昇为什么要为自己取号“芹溪处士”呢?这就要从前面我们分析的取“芹溪处士”别号的三个条件来加以分析了。第一,洪昇的故乡在杭州西溪,这里的风光是“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深”,同邱子野隐居的芹溪十分相象,自宋代以来,历来就是隐士们选择隐居的好地方。明末山阴人张岱曾言: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所以,隐居在西溪,以历史上著名隐士“芹溪处士”为自己取号,是十分合理的。

其次,洪家在宋明两代富贵流传了几百年,到了改朝换代时期,由于国殇家难,终于彻底败落了,从明代洪昇的六世祖洪钟起,洪家在西溪已经过了百年隐居生活,历代祖先的“隐士”思想都很浓郁,具有深厚的隐士传统洪昇青少年时期,受家族和师长影响,民族主义思想严重,拒绝追求功名利禄,在西溪担风啸月,优游林泉,“耽搁花笺彩纸”,确实是一个“芹溪处士”般的隐士形象。

再次,在康熙年间,为了重振家族,洪昇结束了隐士生涯,无奈前往北京读国子监,希图谋得一官半职。但由于在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被朝廷“斥革下狱”,永远断绝了仕途经济道路,从而使洪昇对仕途经济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狼狈逃回故乡杭州后,重新过起了“隐士”、“高人”的生活,为自己取号“稗畦”或“稗村”,结庐“稗畦草堂”,意思是说自己是溪边无用的杂草水稗。在江南水乡,稗和芹往往是共生的杂草,某种意义上说,“稗畦”就是“芹溪”。从中年“聚演《长生殿》”案发后到盘山“逃禅”,到晚年在故乡西溪隐居“入道”,洪昇的后半生,虚无主义思想一直十分浓重,称自己为“芹溪处士”或“芹溪居士”,都是合适的。

说到这里,不仅令人想起《红楼梦》中的老祖宗贾母喝茶,明确交代,不喝“六安茶”,结果只好给她泡了一杯“老君眉”。红学界研究这个情节,由于不了解茶文化,往往都从“茶性”角度去研究,其实应该更多从“茶品”方面考虑。就是这个作《芹溪九曲棹歌》的圣人朱熹,对“茶品”也深有研究,他认为“六安茶”代表的是“隐士”品格。贾母喝了妙玉的“六安茶”,简直就是鼓励子孙学习妙玉做“隐士”,从她一直盼望宝玉像“国公爷”当年一样振兴家族的愿望看,她怎么可能喝“六安茶”呢?

洪氏家族发迹于宋朝,也辉煌于宋朝,世居杭州受宋文化影响最深,宋代的祖先遗留的著作也最多,所以后代子孙藏书号称“书海”,其中多藏有珍贵的宋版书。从以上对“芹溪处士”别号的分析看,显然取自宋代的典故,其实,洪昇早期的另一别号“啸月楼”,也来自宋代,见晁公溯的《送王和甄窦公瑞归鱼洞》:

壁挂凝尘榻,苔生啸月楼

喜闻佳客至,能为故人留。

雨积山川暝,风传鼓角秋。

沙边晚送别,留眼送归舟。

如果《红楼梦》作者“芹溪”取号仿自南宋之“芹溪处士”邱子野,那么为《红楼梦》作批语的脂砚斋,取号也当与“芹溪”有关。笔者曾考证,脂砚斋乃是洪妻子黄兰次的书斋名或别号。她为什么要为自己如此取号呢?表面上看,“脂”乃代指女性;“砚”乃代指文字,“斋”就是书房,合起来就是一个女人评点书籍的屋子,如此理解也是通顺的。但是,如此取号,是否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呢?答案应该是的。让我们首先来看宋代赵癯齐咏芹溪诗句:“人间何处。有九曲栽芹,一峰横砚,江上听春雨。”“九曲栽芹”与“一峰横砚”并列,丈夫取号“芹溪”,妻子取号“脂砚”,不是顺理成章么?

我们再来看朱熹的《芹溪就曲棹歌》中的第八曲:“八曲砚峰倚碧虚,泉流瀑布世间无。 凭谁染就丹青笔,写出芹溪九曲图。”丈夫用“六曲芹溪”取号,妻子用“八曲砚峰”取号,意义上也是相通的。黄兰次善丹青,用“凭谁染就丹青笔,写出芹溪九曲图”诗意,把为丈夫著作评点,理解为绘制“芹溪九曲图”,十分巧妙。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叶善夫的《芹溪八咏》:何人辟谷砚山隈,洞府藤萝锁不开。炼就金丹乘鹤去,药炉烟冷未归来。”传说砚峰是华子期炼丹处,山上常有神仙集聚,脂砚斋用此义取号,把丈夫和自己关门著书,比喻为一对神仙夫妻,何其贴切乃而。

如果“芹溪处士”是洪昇校阅《天宝曲史》时仿照南宋邱子野为自己所取的别号,那么,洪昇还有可能托名姓曹么?洪家的始祖洪皓封爵是“魏国忠宣公”,其子洪适继封“魏国公”。古人都知道“曹魏”的关系,曹操的封爵也是“魏公”,“魏国公”的后裔洪昇,在别号中托名姓曹,取号“芹溪”,不是很自然么?

其次,在张宜泉后人手中出现的那个所谓的“曹雪芹书箱”,明明写着是“芹溪处士”的书箱,如果这个书箱就是洪昇盛装《红楼梦》手稿的那个书箱,一切都顺理成章了。这件事笔者在《曹雪芹书箱探源》一文中有详细分析,这里就不重复了。

那么,《春柳堂诗稿》中《怀曹芹溪》诗题下的小注“姓曹名沽(有雨头)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年未五旬而卒”,又是怎么来的呢?《春柳堂诗稿》的来历很复杂,存在诸多疑点,诗稿是否作于乾隆朝,没有直接证据,诗稿是光绪年间张宜泉的孙子结集印刷,却是可靠的。这些暂且不论,单说这个诗题下面加的小注,便极不可靠,并非作者原注,乃是后人伪造的。乾隆以后,世人纷传《红楼梦》作者是北京那个旗人曹雪芹,张宜泉后人不明就里,看到祖先诗稿中有曹雪芹、曹芹溪字样,想当然以为就是乾隆朝的那个旗人曹雪芹,很可能在出版先人诗集时,根据传说后添加上去的,并且还加错了位置。否则,这个莫名其妙的小注无论如何也说不通。

 

2006年5月修订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鹡鸰正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