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梅溪非彼梅溪
(2010-05-10 21:21:35)
标签:
梅溪曹寅史达祖文化 |
分类: 红学争鸣 |
前几天,某网友发帖宣称:在康熙年间刊刻的曹寅《楝亭词抄》中,为我们揭开了梅溪的面纱。《楝亭词抄》中有一首《玲珑四犯——雨夜听琵琶用梅溪韵》,全文如下:
做意廉纤,能添得,长安秋色多少。残醉教扶,小阁篝灯重到。凉烟四缬闭窗,又几度,昏昏晓晓。听间关,娇鸟啼花,旷野悲风著草。
半天忽击渔阳鼓,四条弦,各诉伊怀抱。独怜一曲郁轮袍,千古沉寒照。我寄愁心,重烦垒指,破恨成调笑。却玲珑,红豆入骨相思,教他知道。
这位网友认为,这个与曹寅诗酒酬唱的“梅溪”,应该就是为《红楼梦》题名《风月宝鉴》的“东鲁孔梅溪”,也就是在书中留下一条批语的“梅溪”。
在曹寅交往的朋友圈子中,果然有个“梅溪”么?我国古代文人中,以梅溪为号者不少,最著名的就是宋朝的史达祖和王十朋两位大诗人,王十朋有《梅溪词》,史达祖有《梅溪诗余》传世。这两位梅溪肯定与曹寅毫无关系。
曹寅作《玲珑四犯》词,只说“用梅溪韵”,未必就是友人之间酬唱,也可能是用古人“梅溪”之韵。《玲珑四犯》是个词牌名,宋代两个梅溪中,史达祖善词,曹寅是否有可能用史达祖原韵呢?
古人称词为“诗余”。查史达祖《梅溪诗余》,果有《玲珑四犯》一首:
阔甚吴天,顿放得、江南离绪多少。一雨为秋,凉气小窗先到。轻梦听彻风蒲,又散入、楚空清晓。问世间、愁在何处,不离澹烟衰草。
簟纹独浸芙蓉影,想凄凄、欠郎偎抱。即今卧得云衣冷,山月仍相照。方悔翠袖,易分难聚,有玉香花笑。待雁来、先寄新词归去,且教知道。
对照曹寅与史达祖的两首《玲珑四犯》,可以清楚地看出,曹寅所说的“用梅溪韵”,用的就是史达祖《玲珑四犯》原韵,韵脚完全相同,没有什么疑问。
由此可证明,曹寅这首《玲珑四犯》,决不是与友人的酬唱之作,而是用古人词作原韵所填之词。这个“梅溪”也不是什么曹寅的友人,与为《红楼梦》题名《风月宝鉴》的“东鲁孔梅溪”毫无关系。
清代号“梅溪”的著名文人有三人:一是清初诗坛领袖王士祯有个门人郎廷槐,当时任山东新城知府。此公别号“梅溪”,有《娱老集 郎梅溪明府诗》、《师友诗传录》存世。二是钱泳(1759-1844年)字立群,号梅溪居士,无锡人。三是张嘉谋(1874~1941年),字中孚,晚年自号梅溪钓徒,南阳县宛城人。
钱泳和张嘉谋肯定与《红楼梦》无关,一是其生也晚,赶不上《红楼梦》创作时代;二是与“东鲁”无关,不可能自号“东鲁孔梅溪”。能称为“东鲁孔梅溪”的,可以说非这个“郎梅溪”莫属。他是山东新城知府,既是王士祯故乡的父母官,又是王士祯的及门弟子。山东乃孔圣人的故乡,所以要戏称“东鲁孔梅溪”。
这个朗梅溪与王士祯、蒲松龄、洪昇、赵执信交往密切,洪昇初创《石头记》,由这个朗梅溪题名《风月宝鉴》,并参与评点,是极为合理的推测。这些在笔者的《再考脂砚斋、畸笏叟、梅溪、杏斋》一文中有详细考证,此不赘述。
2007-8-31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