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曹学家”破解关于曹雪芹的十大疑案
秦轩
主流红学家自己也承认“一生辛苦为芹忙”,承认“曹学”是红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人甚至干脆将胡适先生开创的新红学称为曹学,因此我们不妨将凡是承认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并以曹氏家族生活为素材解释《红楼梦》的主流红学家称为“曹学家”。曹学家们据称手中掌握着关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二十多条证据”,并口口声声说自己的证据“不容置疑”,那么,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是十个方面的质疑,就请“曹学家”们不吝赐教,做出你们不容置疑的解释吧:
一、乾隆中叶生活在北京的曹雪芹,是否是江宁织造曹家的后代?是曹寅的儿子、孙子还是重孙子?他的父亲究竟是谁?根据现有资料能否得出曾经有过“三个曹雪芹”的结论?
二、曹雪芹的名字究竟是曹沾(有雨头)还是曹沽(有雨头)?梦阮有可能是他的表字吗?芹溪、雪芹、芹圃都是他的号么?芹溪和雪芹、芹溪处士和芹溪居士,都是同一个人么?
三、曹雪芹生卒于何时何地?他的有生之年究竟是“四十年华”还是“年未五旬”?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可能慨叹自己“半生潦倒”么?怎样解释其创作《红楼梦》的起止时间?
四、曹雪芹究竟是否曾到江南去探访过“秦淮风月”?他对曹家在江南的生活究竟能知道多少?他对书中那么多诗人姐妹的生活感受是从那里来的?他有个名叫“棠村”的弟弟么?
五、内务府“包衣”(奴才)家庭出身的曹雪芹,有资格以王公贵族子孙自居么?分居在南京、苏州、杭州的江南三织造家庭能称为“本省”的四大家族么?杭州织造孙家是曹家的亲属么?
六、曹雪芹诗才高妙为什么一首诗也没有流传下来?他曾经创作过其它文学作品么?一位作家一出手就能写出如此成熟的小说《红楼梦》,并且一辈子就写一部处女作兼成名作,这可能么?
七、乾隆甲戌年就有了脂砚斋“重评”的《石头记》,那么“初评”的《石头记》和此前的初稿《风月宝鉴》又当写于何时?曹雪芹一出娘胎就开笔创作《红楼梦》并由其弟棠村作序么?
八、袁枚《随园诗话》记载的《红楼梦》与明义、永忠题咏的《红楼梦》,是脂本《石头记》、程本《红楼梦》或其某一阶段的初稿么?已经有了“四阅评过”的庚辰本,作者还会以初稿示人么?
九、脂砚斋究竟是谁?与曹雪芹是什么关系?曹雪芹创作过程中,脂砚斋有可能经常指手画脚么?脂砚斋与敦氏兄弟两个“小圈子”的人,均同曹雪芹长期密切交往,却互不认识,这可能么?
十、在乾隆那个极端正统时代的曹雪芹,头脑中能产生《红楼梦》中所表现的思想艺术观念么?曹雪芹真的是“思想超前”的天才么?文字狱高压下有可能将作者的真实姓名写入小说正文中么?
以上十个问题并非什么刁钻古怪问题,也不是有意刁难曹学家,因为这是研究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创作过程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也是主流红学专家们过去谈话或撰文时经常津津乐道的一些曹学基本问题。对于那些“妄图推翻曹雪芹著作权”的人,红学家们过去总是信誓旦旦地要求他们“先推翻那些关于曹雪芹著作权的证据”,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将这一紧箍咒上升为“学术规范”来约束别人。那么,正人先正己,现在就请曹学家们按照自己规定的“学术规范”,率先垂范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吧。
我这里旧调重弹列举以上十个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主流红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开列的,当然也欢迎持各种不同观点的《红楼梦》研究者以及爱好者参与讨论,以期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希望争鸣各方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平等身份、平和心态参与讨论。有理不在声高,既不希望以势压人者的“群殴”式参与,也不欢迎以辱骂和恐吓为手段者的介入。总之,希望通过正常的学术辩驳,真正将《红楼梦》作者作品、创作素材、思想宗旨、艺术源流搞清楚,把红学界对《红楼梦》的解读搞得更高尚、更干净一些。
请朋友们踊跃参与。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