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默热趣谈红楼十二怪》结语

(2010-01-08 22:58:37)
标签:

文化

分类: 土默热趣谈红楼十二怪

 

                           结语:见怪不怪  其怪自败

 

“红楼十二怪”的话题写到这里,就要打住了。原来我打算写《〈红楼梦〉一百个为什么》,书的目录都拉好了,但写完了这十二个为什么之后,就感觉到似乎可以了,辞足达意了,没必要事无巨细通统罗嗦一遍,因此便搁笔了。这十二个为什么基本上可以涵盖《红楼梦》中的重大谜语,也与红学界其它流派猜谜的内容基本对应,足以回答当今红学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红楼梦》确实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书,书中不仅有那么优美的文字供我们欣赏,还有那么多怪异的描写供我们研究。百年来,红学界对待这些谜语基本上有三种态度:一是按照正史或者野史去猜谜,主要是在“清宫秘史”中撒大网,这就是所谓的索隐派。二是按照江宁织造家族的生活材料去附会,主要是在曹雪芹身上“深入挖掘”,这就是所谓的“考证派”;三是按照莫须有的玄幻思路去编造,主要是在神化曹雪芹上下功夫,这就是所谓的“探佚派”。读者朋友如果能把本书与“曹学”、“秦学”、“解梦学”的相关书籍放在一起对比着读,你会发现是蛮有意思一种享受。

就拿对待《红楼梦》中东府秦可卿的研究来说吧。传统红学索隐派发现在这个女人身上存在着那么多宫闱秘史,而这些所谓的秘史事件之间又毫不相干。新红学考证派却发现这是织造曹家的某一人物,但又说不清道不明。探佚派的“秦学”和“解梦学”倒是说明白了,也显得趣味十足,但细按这一切却子虚乌有,本身就是梦中的虚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只有土默热是在按照文学的思路,在一个文学家——洪昇身上,在一个文学事件——《长生殿》案件里面,去探讨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红楼梦》有谜可猜,有隐可索,一个秦可卿之谜大家猜,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就像元宵节的灯谜不都是大家猜吗?问题是猜谜还要讲究个“格”——卷帘格还是秋千格,也就是讲究个思路吧,否则就是“猜笨谜”!书中贾环出的谜语不就是个“笨谜”吗?那么猜《红楼梦》之谜的“格”是什么呢?是文学,是小说,是小说的创作动机、创作素材、创作手法、思想来源、艺术传承。舍此到宫闱秘史中去猜,到曹家隐史中去猜,或者到什么莫名其妙的隐秘事件中去猜,都是脱离文学去研究《红楼梦》的“出格”行为,都只能把《红楼梦》猜成了《推背图》——进来不是有人在研究《红楼梦》与《推背图》的关系吗,还真的让我不幸而言中了。

《红楼梦》小说中的内容是精彩的,语言是流畅的,但其中确有些令人费解的描写,也就是所谓怪异的描写吧。对待这些怪异之处应取什么样的研究态度?过去我们的红学三大流派乃是采取“以怪治怪”的方法,你写的怪吗,我猜的更怪,怪中见怪,怪上加怪,走上了神秘主义的道路。文学研究不能掉进神秘主义的怪圈,而应该取“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科学态度。也就是说,对《红楼梦》中的这些怪异描写,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去寻找其发生的和存在的客观原因。这种寻找只能在生活中去寻找,因为文学本身就是生活的产物,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创造。当你找到这些怪异描写背后的真实生活,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本该如此啊,没有什么奇怪的!这才是《红楼梦》研究者应取的科学态度。

本书取名《红楼十二怪》,并非宣扬《红楼梦》的怪异和神秘,更不是主张按照神秘主义的思路去研究《红楼梦》——恰恰相反,本书主张在红学领域破除神秘主义,回归文学研究的康庄大道。虽然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但仅仅持“不怪”的态度还是不够的;如果让这些“红楼之怪”达到“自败”,还必须揭开其怪异表象背后的真实,也就是让《红楼梦》中的“贾”去“甄”来。揭开背后真实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这些书中故事背后隐藏的生活公之于世,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本书的编撰目的就在于此,是否达到了这个目的,还是请读者朋友去评价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