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徐乃为教授

(2009-06-22 10:11:02)
标签:

文化

分类: 土默热红学新进展

尊敬的徐乃为教授:

    遵嘱,现将《土默热红学》及其续集寄上,万望不吝赐教。

    土默热与先生虽素未谋面,但神交已久,特别是先生之《红楼三论》,拜读之后大为钦服。书中对《红楼梦》之作者、人物、版本所进行的考证分析,独辟蹊径,自成一说,且论据充实,辨析充分,令人耳目一新。先生之三论,对土默热启发良多,《〈土默热红学〉续》之《元妃省亲的故事是何时写成的》一文,便是在先生的文章启发下撰写的。文章中多处引用先生的观点,这里一并致谢。

    土默热并非专职搞文学研究的学者,实为党政官员。但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亦曾从事教书匠生涯多年,从那时起养成对文学及史学的浓厚兴趣。从政后不愿沾染官场恶习,又难以割舍这点可怜的个人爱好,故三十年来,业余笔耕不辍,日积月累,遂有了所谓的“土默热红学体系”。虽明知此道不是作学问之正途,靠这些修不成学术正果,但自感三十年心血凝聚而成,亦断不忍藏之深山,投之水火。

    《土默热红学》实际上是个论文集,这些论文是在三十年时间中陆续撰写的,故错讹之处在所难免,且前后矛盾抵牾之处亦复不少。但《土默热红学》的主旨是一以贯之的,就是不能按照曹雪芹时代的乾隆背景解读《红楼梦》,而应该按照改朝换代之初的顺康背景解读《红楼梦》。这决不仅仅是《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问题,而是如何正确解读《红楼梦》的根本问题。研究一部文学作品,恐怕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如何正确地理解其思想内涵和文学底蕴,抛开文学搞“曹学”,终非学术正途。

    《土默热红学》与先生之《红楼三论》可谓殊途同归之两个学术分支,其交汇点就在于,我们都认为在曹雪芹之前,《红楼梦》有个原始作者“石兄”。先生考证这个“石兄”乃是曹颜,土默热考证为洪昇。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同道还有一些,当年戴不凡先生就曾认为《红楼梦》原作者为曹竹村,今天的杜春耕先生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红楼梦》原作者是谁,但也从“冯小青故事原型论”出发,断定曹雪芹是在“有字的底稿上再创作”。我们这些所谓的“曹学异端”,经常互通声气,切磋探讨,对学术进步来讲总是好事。

    土默热近来对洪昇及其蕉园姐妹们又进行了一番重新考证,自感有所收获,年内将结集出版《土默热红学》第三卷。届时一定首先给先生寄上,敬请指导。在对《红楼梦》的创作素材及人物原型考证暂告一段落后,土默热目前在集中研究《红楼梦》与“晚明文化气脉”之关系,通过比较文学手段,对《红楼梦》与“晚明文化气脉”统治文坛时期的文学思想,文艺理论,艺术特色,语言风格,以及小说与昆曲之关系,进行系统的比对研究,以搞清《红楼梦》之思想来源与艺术传承。前几天应吉林大学之邀,搞了一篇论文《〈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尚未发表,准备节后在吉大师生中搞一次讲座。此次一并寄上,谨供参考。

    为了有利于我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土默热在这里想对先生简略但系统地谈一下自己目前对《红楼梦》及红学的总体认识:

    其一,《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其最大特点是极度女性化,宣扬纵欲主义,是对现实的无尽哀怨和病态依恋荒谬共存的文学折射。

    其二,《红楼梦》是明清改朝换代以后反映遗民思想的作品,书中所谓的“异端思想”,就是那个时代遗民阶层的共同心声,是“心学”影响下对“理学”的反动。

    其三,《红楼梦》反映的贵族生活,乃是江南世族在清初的没落阶段生活。所谓“外面架子未倒,内囊渐渐尽上来了”,正是江南世族当时的共同境遇。

    其四,《红楼梦》描写的女诗人结社活动,有清一代成规模的只有“蕉园诗社”和“吴中十子”,“吴中十子”活动在《红楼梦》成书后,只有“蕉园十二钗”能够成为《红楼梦》的创作素材。

    其五,《红楼梦》虽然隐去了时间、地点、人物,但书中暗示的文学三要素,都指向清初“地陷东南”的“末世”时代,指向杭州西溪的明代园林建筑,指向洪昇和他的姐妹们的风雅生活和不幸遭遇。

    其六,《红楼梦》打着南宋文化的深刻印迹。书中的神化架构、人物指代、诗词神韵,都同南宋时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杭州西溪正是南宋文化保存最突出的地域。

    其七,《红楼梦》小说完全符合“三一律”,故事情节高度戏剧化,说明作者是按照戏剧手法写小说,作者应是昆曲创作大家。《红楼梦》作品的意境高度诗化,带有鲜明的“梅村体”风格,与《长恨歌》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红楼梦》与《长生殿》应是孪生姊妹,作品神话架构、故事结构、人物性格、遣词用语都因袭《长生殿》。

    其八,《红楼梦》“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以下的文字,原来是该书的一篇楔子、两篇序言、三个题名。东鲁孔梅溪乃是山东司寇王士祯,吴玉峰乃是“玉峰禅老子”吴乔,棠村乃是“棠村首相”梁清标。

    其九,《红楼梦》的传播有三个源头,一是从“畸笏叟”手中流传出来的,形成三脂本的总源头;二是“拙庵和尚”抄录问世的,形成立松轩本系统的总源头;三是从曹雪芹手流传出来的,形成程高本系统的总源头。

    其十,《红楼梦》确实是乾隆时代流传开来的,本名《石头记》。曹雪芹“披阅增删”后搞出一个简本《红楼梦》,就是永忠、明义题咏的那部《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其书未传”,但曹雪芹却因此被误为《石头记》作者。

    以上十个方面是土默热对《红楼梦》的基本理解。这些内容是互相印证、共同支撑同一结论的有机整体。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到现在为止,《土默热红学》这个“筐”已经基本编成,以后的工作主要是往“筐”里挖菜,使“土默热红学”更丰富充实一些。

    土默热的红学研究,说自己的话,但不排斥别人从其它渠道进行研究,也不排斥别人对《土默热红学》的质疑和批评。土默热愿意与红学不同流派和平共处,平等切磋交流,共同繁荣红学,但不愿意看到红学界的聚讼现象。学术研究贵在分歧,倘若有“一句顶一万句”的学说,学术生命也就停止了。土默热与先生在《红楼梦》有原始作者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在《红楼梦》的康熙朝背景上也是一致的,但在对原始作者的判定上是不一致的。土默热并不希图先生支持“洪昇说”,也不可能转而支持先生的“曹颜说”,惟期望与先生能够经常交流各自的体会心得,在一些学术资料上互相支持一下。因为我们在学术领域交叉的内容很宽泛,存小异的基础上一起谋大同吧。

    初次通信,拉拉杂杂写了这些,书不尽言,以后见面时详谈吧。欢迎到长春来做客,有机会去江苏,一定顺便去拜访您,聆听教诲。

                          顺颂教安!

                                           土默热

                                        2007年元月2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