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炎新书《历史的拐点》前序
文/陈令申
前几天突然接到赵炎的电话,让我为他的新书《历史的拐点》写序,因为之前我从未给任何人的书籍写过序,这次受赵炎力邀为其新书写序,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尝试。拿到赵炎博文结集的这部《历史的拐点》这样一本纳入历史与理论性强悍的书籍,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应该说,作为笔杆子下玩弄文学的思想者,这无疑是一个高难度话题。
人生之旅程,哪有不荆棘的道路,哪有不曲折的经历,哪有不坎坷的遭遇。同样,历史的发展变化也不是规行矩步、尽善尽美、皆如人意。其发展变化的主要根源在于对方向的选择,我们把选择方向继续前行的这个瞬间称之为拐点。就像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总会有节外生枝的时候。说白了,所谓拐点,即事物发展过程中运行趋势或运行速率的变化。在中国历史中,类似于这类的史实故事不胜枚举。
我翻阅了赵炎的这部新书《历史的拐点》,感觉他犀利笔锋下的文字写的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淋漓尽致。如同透过历史的窗户,迈进了历史脚印的步伐,身临其境一般,另外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其这部作品更是锦上添花。
赵炎的这部《历史的拐点》全书共计200多个拐点,主要容纳了两大元素,一是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对史实故事的一种延伸,二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诠释,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在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中国历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创造的奇迹犹如夏夜的繁星、数不胜数,向世界展示了东方智慧的无穷魅力,丰厚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得以凝聚并且繁衍不断的源泉。
历史是一面镜子,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传奇故事,而每个传奇故事的背后也会有形色各异的人物出现,这些人物的出现,不但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而且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例如隋朝末代皇帝杨坚,在他统治时期,只顾贪图享乐,纵欲不止,最终误国而亡,倘若他在治理国家上能够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去改变一下,相信也不会有如此下场。唐朝太宗李世民未做太子之前曾被封为秦王,为何最后能够一步登天坐上天子的宝座?这就在于他能够择优方向、把握时机,于公元626年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了自己的亲大哥和四弟,这时那遥遥不及的大唐宝座也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了……
如《武则天不为人知的五个“纠结”》,《明初寡妇化运动何以成时尚盛宴》,《让唐伯虎倒血霉的四个男人》,《清道光帝圆梦的三个偶然》等等,赵炎用平民的视角,独具一格、别具匠心的手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刻的诠释。
赵炎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将沉睡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一个个鲜活地呈现了出来。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史实故事,不妨去欣赏赵炎的新书《历史的拐点》,你会从中看到更多精彩的历史瞬间,学到更多理论的东西。
理论这个东西,作者姑妄写之,而阅读的人,差不多也是姑妄信之。就比如炒股吧,若是书架上的各种宝典、窍门管用,那些作者干嘛还要辛苦地写书?我认为赵炎所说的一点也没错,至少我也会这么认为。
写书固然辛苦,主要还是为了赢得更多的读者阅读。我姑且说到这里,言归正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梭历史的时空隧道去品读赵炎的新书《历史的拐点》。此书对读者朋友们扩展思维、启迪智慧、增长知识颇有益处。
赵炎以平民的视角,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来解读《历史的拐点》全书,叙述的史实故事通俗易懂,生动流畅,可读性很强,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会喜欢看的。
2011年9月18日于江苏邳州 陈令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