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的光阴,总显得比旁的地方浓稠些,或是繁华的喧嚣、鎏金的脂粉、沉淀的时光都被搅拌到一起的缘故,岁月慢慢熬成了一锅红房子的罗宋汤,这条上海最长的马路一直在流淌,流淌到时间的盲点,似没有尽头。
法国人Joffre大约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会被译成优美异常的“霞飞”,“霞飞”又被冠给上海最长的马路,霞飞路霞飞路,一叫就是三十年,直到很久以后,马路屡屡更名,而这个名字仍在文人笔下留存,时人读来仍觉心驰神醉。
法国梧桐、租界洋楼、红房子,国泰。。。城市一再改变,唯有这马路笃悠悠的,始终不见老。阳光路过淮海路,总会缓上一拍,像拖长了的一声“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而无数细碎的光芒跌破了梧桐洒来。都说上海人精明,最懂察言观色,又如何肯放过这条国色天香的马路,老克腊们至今仍在红房子吃西餐,上国泰看电影,而年轻人则把精力过剩的夜晚抛掷在林立的酒吧歌房迪士高。这条马路热闹了一百年,还会继续风光下去,无论何时经过,只觉歌舞升平,这城市正情到浓处。

曾经,淮海路在我脑子当中就是个幻觉,因大多时候,只有夜晚才会去。梧桐舞台的大幕,夜色中拉开,满城华灯,都是为狂欢打的追光。彼时复兴公园是最时髦的去处,钱柜唱歌、Rojam跳舞、park97喝酒,苦短的良宵眨眼就过去了。凌晨的梧桐大道依旧灿烂,星月都叫城市的灯火映淡,夙露扑面,充满了纵情的气味,玩得又累又倦,嘴角依然带笑,年轻真好。笑容已远,人影亦模糊地不成样子,好像小说里说的“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可是对马路的记忆深刻地不得了,这大约便是城市之于我们的意义,如《疯狂的石头》开篇谢小盟泡妞用的台词:“城市是母体,我们生活在她的子宫里面。”很温暖。
梧桐大道的支流

马路边浑然天成的一张沙发,可能是停车场的看门人从老弄堂里搬来的,感觉白流苏家的大爷可以坐下去,拉咿咿呀呀的胡琴
如此浪漫街头,这张沙发就叫做锦上添花
每天有无数家面包房在沪上开张关张,曾经轰动的面包房如break
talk,如今早已门可罗雀,偏偏就有这么一个老牌面包房,凭一块鲜奶小方,几十年来打遍上海滩。
淮海路支流瑞金路上的“红宝石”,最正宗的老店之一,创始人是英籍老克腊,据说红宝石的蛋糕要搭配英国红茶,滋味绝佳。其鲜奶油配方很独特,看似普通的鲜奶蛋糕,入口十分清爽,甜度亦恰到好处。店里也有趣,除了鲜奶小方、掼奶油、鲜奶栗子蛋糕,就只有最普通的1,2种早餐包,顾客进来,大多冲鲜奶小方,十几二十块这么买
掼奶油乃是童年至爱,大家对小时候的“奶油蛋糕”还有印象吗?那个“奶油”实在太难吃了,非常非常油腻,当“鲜奶蛋糕”出现后,“奶油蛋糕”便完全销声匿迹了。红宝石的掼奶油出现在“鲜奶蛋糕”之前,前面说了,不像我们现在做蛋糕用的奶油,红宝石的鲜奶空口吃都不腻,在只有“奶油蛋糕”的年代里,这是绝对的美食啊!至今每次回国都要买来怀旧,味道竟然一直没有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