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长物志——Sonia Rykiel for H&M,早逝的巴黎之春
(2010-03-25 01:05:19)
在诸多与HM合作过的大牌设计师中,今季的针织女王Sonia
Rykiel显然受到了滑铁卢般的冷遇。限量发售的日子我还在国内,本来打算在德国官网下单,谁知乍见到整个设计——晃眼的糖果色、粗糙的荷叶边和蝴蝶结、硕大的廉价水钻——不由得虎躯一震、目瞪口呆,就算知道对方是来自巴黎大名鼎鼎的针织女王我还是要说:难看,忒他妈难看了。
打一个恶毒的比方,Sonia Rykiel for
H&M这个系列,就像是一个上了年纪、却自以为还拥有一颗少女心的中老年洛丽塔,竭力将粉红色、荷叶边、蝴蝶结套在身上,然而她的努力并不能对抗时间的定律,反而使自己看起来像一只荒唐的鹦鹉。不管针织女王的名气有多么地响亮,尽管这个系列还是有些微她的风格的影子,但这出被嫌弃的中年洛丽塔的闹剧毫无疑问倒向了她自己的招牌,憧憬巴黎时尚的女人们甭想从这个系列得到任何启发,我从来没有见过巴黎女人穿地如此荒腔走板过。或许中国消费者会感到亲切,因为其中许多件衣服的式样让我在第一时间想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城乡结合部——譬如这件镶满廉价水钻的明黄色荷叶边上衣。
曾经见识过一位富二代女性,喜欢在公共场合喊:老娘就是有钱。每次见到她,她都穿着chanel或lv的衣服——不是我多么熟悉每一季的设计,而是衣服的正中央永远是比脸盘子还大的双C
logo或老花logo。比鹦鹉色、蝴蝶结和logo更可怕的是logo下面这个paris,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旅游纪念广告衫。
消费者不买账,就是对设计者最大的嘲讽。这是我第一次看见HM的设计师限量发售后将近一个月,几乎整个系列还满满当当地挂在店里——从一进门的货架,到店中心的货架,到分店的角落里。春天还没有来,客座设计师的传说就消逝了。上个星期起sr限量开始打折——HM要么不打折,一打折就倍有诚意,譬如60块钱的鞋打到9块,仿佛所有价钱就是随便贴的,压根没什么百分比、逻辑可言。目前整个系列正以4,95-19,95的跳水价真诚甩卖,销量却仍然没有什么起色。
出于对鞋底的好奇我试了右边那双鞋子,没错,就是她从60块钱打折到9块依然无人问津。我的品味更坏,我试穿的是同款玫瑰红色的,试鞋的时候路过的女生都投我以惊恐的眼神。其实穿起来倒蛮稳的,虽然这个跟摔死人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和之前sonia
rykiel for
HM的内衣系列里的拖鞋相比,这双恨天高已经算人道了。家里本来就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之一,家居细高跟凉拖?脑子进水了。
总结一下我眼中sr系列在德国失败的原因。hm每一季的设计师限量,德国的主力购买人群主要是30-50岁的中产阶级女性,她们通常有自己的事业、收入稳定,有购买力,而德国女人没有其他国家女人对名牌那么痴迷,她们相对理智,真要她们花几百数千买一件衣服,她们会冷静思考、比较和犹豫,极少出现一时脑热的现象。不到百元的hm设计师系列恰好符合们对服装的心理价位,满足她们对名牌的需求,对于情况不富裕的时尚fans亦是同理。
但是sr系列的用色及洛丽塔细节实在是与人高马大的德国女人太不搭调了,销售地比较好的是这个系列里黑色的外套、黑色的裤子、黑色的贝雷帽,所有蝴蝶结和糖果色都被剩了下来。少女?对于少女们而言,限量的定价过高,而且少女们不喜欢穿这种款式保守的针织衫,不客气地说,这些针织衫真的一看就有30+的感觉,蛋糕裙也一样。
反而在上海销售情况火爆依然,首先是大伙比较认hm这个牌子,其次是国内的姑娘们从18到38都洛丽塔惯了,日系的影响把姑娘们宠地不愿意长大。最后,相对于上海荒诞的物价,hm的衣服实在是太便宜了。
其实这些设计究竟有多少真的是由女王完成的呢?1%?10%?早知道所谓的hm限量不过是挂个设计师的牌子卖hm地摊货的潜规则,但我控的就是hm的地摊货,不是设计师。曾经有人非常鄙视地跟我说,买hm的都是穷鬼。我是穷鬼,无视鄙视。最近听说小道消息,老佛爷可能又会为hm操刀,那可真是绝望的消息,强烈怀疑hm门店会因此发生血案。老佛爷就是潜规则的制造者,他的第一个hm系列只花了半个下午的时间,天书一样莫名其妙的草图成为后来全世界女性争购的焦点。整个系列的营业额都落入了老佛爷的口袋,他还发嗔,同HM翻了脸。但是依靠老佛爷的限量,hm华丽转身,终于从廉价服装品牌变成了廉价高街时尚品牌。HM笑到了最后。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