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风、秋雨、秋月夜,十首唐诗十种秋景!

(2017-09-30 06:11:06)
标签:

古典诗词

唐诗

秋景

杂谈

分类: 文学艺术
秋风、秋雨、秋月夜,十首唐诗十种秋景!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http://p3.pstatp.com/large/3b1900034c2dbd96dce9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http://p9.pstatp.com/large/3b1900034c2ef77dee38


《山中》

【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http://p3.pstatp.com/large/3c5e0001a1318c55d6be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http://p1.pstatp.com/large/3b1400033d371f0f2e9c


《秋风词》

【唐代】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http://p3.pstatp.com/large/3c5d0001b2aa79505670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http://p1.pstatp.com/large/3c5a00034765417da50c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http://p9.pstatp.com/large/3c5c00032537ceae5691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http://p9.pstatp.com/large/3c5e0001a133eccb2c79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http://p3.pstatp.com/large/3b1400033d39b461a03a


《闻雁》

【唐代】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头条号-亮宝楼)

连接:

秋天里的唐诗宋词

十首最美中秋月夜古诗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