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憨
老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487
  • 关注人气:2,0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们收藏了:人贩子是这样向孩子伸出魔爪的!

(2015-06-14 05:30:12)
标签:

家长必读

安全教育

孩子

人贩子

大人

分类: 家教园地

妈妈们收藏了:人贩子是这样向孩子伸出魔爪的!

 

 

妈妈们收藏了:人贩子是这样向孩子伸出魔爪的!

 

      微博上越来越多的寻人启事,大多数都是几岁宝宝,人贩子通过各种骗术来向宝宝伸出魔爪,让家长们防不胜防,稍一不小心,就酿成了母子分离的悲剧,今天una就找出了“人贩子骗术大汇总”提醒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酿成悲剧。
  
  
  人贩子常见的骗术如下:
  
  1.通过路上的闲聊了解孩子的情况,询问孩子的事情很详细,下车后明目张胆地说孩子是她的。
  
  2.扮成家人的样子,猖狂抢走孩子:一妈妈带孩子买菜,一陌生男人上前打了她一巴掌,嘴里说:“孩子生病,你还带出来”,然后一老女人抱起儿童车里面的孩子,说孩子病得厉害要去看医生,旁人还以为是家庭矛盾,孩子就这样被抢走了。
  
  
  3.直接捂住孩子嘴巴往车上拖,或者直接抢了骑摩托车跑了。
  
  4.扮成面善的大姐,跟你聊家常,还夸孩子漂亮可爱,待家人放松警惕,抱孩子看路上的车,趁机跳上预先准备好的车逃走。
  
  5.装得很热情跟你很熟的样子,“出来玩啦?”然后转身对孩子说:“阿姨抱抱”,如果大人反应不过来,人贩子抱起孩子就撒腿跑。
  
  6.一人贩子在几米处喊:“孩子鞋子掉了”,让带孩子的大人前去捡或者分神去看,另一人贩子趁机抱起孩子跑。
  
  7.人贩子骗老人说他们是孩子爸爸的同事,孩子他爸叫他们来接孩子去吃饭的,老人大意竟让陌生人将孩子带走了。
  
  8.陌生人对孩子说:“小朋友你跟我走吧,我请你去吃好吃的,我认识你爸爸。”毫无戒备的孩子就这样被骗走了。
  
  9.人贩子扮成查电表的,瞅准大人不在家让孩子开门,还骗孩子说,“你不给开今天晚上你们家就没电了。”小朋友一听,吓坏了,把门一开,孩子被掠走了。
  
  10.购物时,大人将孩子放在购物车中,转身再看时,孩子就不见了。
  
  11.大人带孩子在路上走,自以为孩子老实的跟在身后,但回头看时,孩子已经没了踪影。
  
  12.雇佣陌生的保姆,趁家长外出抱走孩子。
  
  13.利用孩子的天真和好奇心让孩子帮忙,比如"你可以帮我一起找猫猫吗?"
  
  14.恐吓孩子说,你刚才打了我家孩子,你跟我走,不走我打你。
  
  15.把小玩具放在孩子够的到的地方,并在一边默默观察,当孩子对玩具表现出兴趣后,和孩子一起玩,获得他的信任。这种很危险。因为如果大人发现了,他会装出一副好人,只是喜欢孩子的样子;如果玩一阵子发现孩子身边确没有大人后,就会拐走孩子。
  
  16.编造事故骗孩子,对孩子说:"你妈妈被车撞了,快走,我带你去看她。"孩子通常会确信无疑,因为妈妈很重要。如果这时孩子身边没有大人照看,孩子肯定会丢了。
  
  17.把孩子放在小车里带去菜市场,大人在挑水果,两分钟后回头再看孩子已不在车里了。
  
  18.在医院扮成护士或医生,说带孩子检查身体,抱起后迅速离开医院。
  
  19.人贩子假扮租房子,让带孩子的热心的大人帮忙找到房子,以道谢为名请大人吃饭,吃完饭人贩子拿钱让大人帮忙付账,一转眼孩子没了影。
  
  20.让带孙子的老太太帮忙照相,趁机对老太太用迷药,待在一旁的人贩子将孩子抱走。
  
  不管是爸爸妈妈自己带孩子,
  
  还是家里的长辈带孩子,
  
  以上这20条一定要留心看一看。
  
  守护了一个宝宝,
  
  也就等于守护了一个家。
  
  也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够
  
  在爸爸妈妈和亲人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长大(来源:搜狐母婴等)

     

 

      链接:

 

爸爸妈妈们,保护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做?

在我们的身边、网络上总不乏有孩子走丢或被人贩子拐走、被偷走。所以家长们为了我们的宝宝,为了我们的家庭幸福,除了保持警惕,平时做好预防工作之外,还要学会孩子走丢的应对方法,如何快速找到孩子。一般来说孩子走丢的24小时是找回的黄金时间,家长该怎么找呢?请大家认真的阅读以下内容。

 


爸爸妈妈们,保护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做?


 

孩子被偷、走丢和诱拐情况
 

 

孩子被偷,往往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孩子走丢和被人诱拐,大多数发生在宝宝会走之后,就在麻麻一个不留神的时候,宝宝就不见了。

相信每个麻麻都是聪明的蓝精灵,咱们一起开动脑经,都说说自己能想到的,以及自己正在做的,防止丢孩子的做法,以及丢孩子之后,在找回几率最大的
“关键24小时”里,如何快速寻找!



爸爸妈妈们,保护我们的孩子应该如何做?



时刻谨防身边的人贩子
 

 

 ①、除自己家里人外,不能相信任何接近孩子的人,包括雇工、老乡、新认识的朋友等。

 ②、不要以为抢夺孩子的人一定是恶狠狠的,有些人贩子是笑脸相迎,披着羊皮的,有的为达目的,甚至可以在身边潜伏一段时间,甚至抛出亲孙子做诱饵,让自己的孙子先陪着你家的孩子一起玩,目的就是要你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寻找机会下手。

 ③、少带孩子到没有安全措施的公共场合去,实在要带出去,应由有社会经验的成人带着,而不是小保姆。外出看灯会庙会展会、舞狮、动物园、游乐场、车站、码头,不带7岁以下儿童,如果非要带则应该由舅舅或爸爸专职负责带孩子,而不是女性亲属带孩子出门。

 ④、儿童外出穿鲜艳衣服,便于寻找。身上贴个不干胶或者口袋里放一个卡片,写上父母名字电话。孩子要背熟父母和家里电话,最好还能说出一个好邻居的电话。一旦遇到危险,他(她)就能够尽快通知别人。父母可以与孩子商定一个基本原则(比如去商场):如果万一走失,不要到处乱找,而是直接去商场的大门口等父母。

 ⑤、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带着孩子时,不论什么情况,都要小心谨慎,不能把孩子放离视线之外。


教会孩子四个自救技能
 

有的父母一直稀里糊涂,孩子基本处于随机成长模式。一旦遭遇走失的突发状况,孩子储备的“自救”能力不足,反而会使事情的发展越发严重。如果你仅仅告诉孩子,“陌生人给的糖果不要吃”或者“找不到妈妈,就找警察”是远远不够的。


孩子走丢后,家长该咋找
 

“孩子走失的第一个24小时,是最关键的寻找期。统计以往的儿童被拐卖案件,错过此段时间,孩子大都已被倒手转卖,这对后期的寻找是极为不利的。”警方介绍,针对宝贝走失之后,家长如何寻找最有效的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少年儿童犯罪预防专家王大伟博士有一个“十人四追法”在网上已经广泛流传。这个方法简单快速,却又非常细腻,绝对不能搞错操作细节。


第一、原地不动

第二、广播寻人法

第三、十四人追法


尽可能原地不动、然后再发动亲友10人向四个方向寻找。

搜寻分成粗细两层,第一层粗的搜寻就是在2公里以内,沿着大路赶快去追,这要安排4个人,就是一个方向起码1人以上赶快出去追;细的搜寻就是在2公里之内,到主要的火车站、汽车站去找,也是4个人以上。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有时候歹徒把小孩抱走后,他会火速赶往火车站、汽车站,买张票马上就上车,所以我们要争时间抢速度,如果能比他快,就能把他截住。曾经有这样的真实案例,就是母亲刚丢了孩子之后,马上组织人,分头追赶。

  结果一到火车站,犯罪分子正检票呢,一把就把他揪了回来。“十人四追法”中,除了8个人,另外2个人做什么呢?一个去报警,一个人要留在家里。因为有的时候,小孩子自己能够找到家。

  警方介绍,110接到儿童走失报警后,会第一时间和事发地的派出所联系。指挥中心同时会将这一求助信息发到其他各个派出所和交警等相关部门。也就是说,警方在接到关于孩子走失的报警后,所有城区马路上的巡逻民警,包括交警等,都会投入到寻找失踪孩子的行列中来。

 


 

四个基本技能,你孩子掌握如何?
 

 

第一,教孩子记住自己的居住地。教孩子不仅要记住自己和父母的名字,还要让孩子记住自己住的城市名字以及小区名字和门牌号。

第二,教孩子熟记亲人的电话。让孩子熟记亲人的联系方式,尤其是爸爸妈妈和家里的电话,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拨打电话。

第三,教孩子拨打紧急电话号码。应该教会孩子拨打110求助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救护电话。紧急情况,父母电话长容易忘记,也许这些电话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上。不过一定要记住告诉孩子紧急的时候才能拨打,平时不能乱拨,给人家添乱也不好。

第四,教孩子识别好人和坏人。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一些5类人群值得信任:

一是老人,老人经历沧桑,人生走到最后他们大部分是善良的,不会丧失良心去毁掉一个小孩子;

二是孕妇和有小孩子的父母,这类人一般都在享受孩子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快乐,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孩子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三是穿军警制服的群体。有事找警察叔叔,这个意识也从小灌输给小朋友;

四是学生群体。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相对还是很纯洁的,绝大部分值得信任,尤其是他们以一个集体出现的时候,尤富正义感。所以当小朋友找不到父母的时候看到路过一群学生模样的人完全可以信任;

五是大的机关单位或超市商场统一着装工作人员,迷路的孩子可以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里寻求帮助。(来源:小希望之家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