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国内成长的孩子不同,在这里,小宝是没有机会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围绕和亲热的。宝她爸每天早九晚五,工作日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家里就只有我和小宝俩人。我一个人带孩子,还要顾及到家务活,免不了会冷落了小宝。白天当我忙碌的时候,她总是孤单地倚在不远处的摇椅里,啃手绢,啃布书,啃磨牙棒,啃脚上穿的袜子……有时候啃着啃着,抬头看见我关切地张望着的脸,她就嫣然一笑,笑得我心碎。有时候我暂时放下手里的活,给她一个拥抱,吻一吻她的额头,她会乐得笑出声来,小脸绽开了花。那一瞬间我总会有相似的感受——她需要人的陪伴,而这个人应该不仅仅是妈妈,可是在我家小宝的世界里,直到现在也还只有爸爸和妈妈。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心就会收紧起来,隐隐作痛。

以前天气好的时候,我会经常把她装进胸前的鼠袋,兜出门去转转。虽然居住的小区里人迹寥寥,但街道上、公园里总是很热闹的。可到了冬天,天气不会再允许她做小袋鼠了,俺也很难再带着她出门去转了。
于是,俺严肃认真地和宝她爸讨论了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小宝的世界里有更多的人。我们一致决定,要克服文化和语言的羁绊,给小宝找些年龄相近的玩伴。通过几天的网上调查和电话咨询,俺总算大致搞清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里,像小宝这样大的小孩子该怎样去寻找和其他孩子接触的机会——在这里,政府机构为妈妈和宝宝们安排了两个种类的免费聚会:一类是有专人管理的向儿童开放的社区公园,大人们可以带孩子去那里玩,让孩子们玩在一起,大人也有了聊天的机会;另一类是始终保持开放的室内幼儿园,任何妈妈和宝宝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加入或者离开。这两类聚会场所的管理组织者们会在每周的不同时间段举办形式各异的主题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盆友设计聚会的内容。
上周末,顶着蒙蒙细雨,对照着政府网站上罗列的地址,宝她爸开车带领全家对俺们家附近的几个聚会地点进行了一番打探。凭着GPS的指引,俺们先是找到了几处社区公园。俺以前从不知道还有这种特别针对儿童的公园,这类公园的地理位置大都相当隐蔽,远离公路和闹市区,占地面积宽广,配有供管理员监控和儿童做室内活动使用的木屋,滑梯、木马、沙堆、桩桥、钻桶、荡绳,更是一样都不少,分明就是一个个层林环抱的小型游乐场。只可惜还不适合小宝的年纪,也不适合眼前的寒冷天气了。
主打室内活动的开放式幼儿园的地点相对比较少。我们找到的两处离家都不算近。不过还好,坐公交车分别也只需要二十分钟。可惜人家周末不工作,都是大门紧闭。俺只能通过门口张贴的密密麻麻的日程表来想像小宝将来在这里是如何快乐地玩耍。不管怎样先认认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俺就要带小宝参加这里组织的活动,给她找些玩伴,陪她一起度过这里单调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