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娃哈哈
娃哈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59
  • 关注人气:9,4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泡馍“葫芦头”

(2011-12-30 06:00:58)
标签:

美食

葫芦头泡馍

西安

分类: 衣食住行

20111230  星期五  多云

西安泡馍“葫芦头”

“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佳肴,以味醇汤浓、馍筋肉嫩、肥而不腻闻名于国内外。其烹制工艺精细,合理使用多种调。最重要的是处理肠肚、熬汤、泡馍三道程序,其中原料肠肚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做出美味的“葫芦头”。

葫芦头,即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因其熟后收缩状似葫芦头,故名。馍即以肥肠与掰碎的坨坨馍加其他辅料、调料用滚沸的肉汤浇泡而成。

西安美食“葫芦头泡馍”,馍块绵筋,汤鲜肉嫩,滋味浓香,食时佐糖蒜,味道更佳。西安葫芦头泡馍,当以西安南院门“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名气最大,色香味俱佳。

“葫芦头泡馍”还有一段传说。一年,唐代医圣孙思邈来到长安城,在一家专卖猪肠、猪肚的小店里吃“杂糕”时,发现肠子腥味大、油腻重,问及店主,方知其做法不得窍。孙思邈向店主说道:“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于是,从随身携带的葫芦里倒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之药物,调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其味大增。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药葫芦悬挂在店门首,并改名为“葫芦头泡馍”。从此,“葫芦头泡馍”作为一种风味食品,流传千余年至今。

说起来也有趣,1935年前后,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在西安因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差异,将士们多有病者。但是,对南院门“春发生”出售的“葫芦头泡馍”,大家却始终食欲不减。以致有一段时间,东北军曾将“春发生”的“葫芦头泡馍”列为病号饭。

今天的葫芦头泡馍是在唐朝的“葫芦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葫芦头泡馍之所以脍炙人口,与其精细的烹制工艺和多种调料的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其烹制工艺主要有处理肠肚、熬汤、泡馍三道程序。

肠肚要经过、捋、刮、翻、摘、回翻、漂,再捋、煮、晾等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熬汤是将猪骨洗净、砸断,配肥母鸡下汤锅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调料包,直熬成乳白色。泡馍是由进食者将馍掰成箸头大小块放入碗内,然后由厨师将切成坡刀形的肠肚泡三、四次,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少量熟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适量沸汤即成。葫芦头泡馍的烹制,和羊肉泡馍一样也有单走、口汤、干泡、水围城四法。进食时,佐以糖蒜、泡菜,更是清爽利口,使人食欲大增。

如今,葫芦头泡馍已由单一的食品发展到海参葫芦头、鱿鱼葫芦头、鸡片葫芦头、大肉葫芦头四种。最近又新研制出了砂锅葫芦头、火锅葫芦头,形成了一套葫芦头系列品种。难怪,西安人夸奖葫芦头的美味说:“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

 西安泡馍“葫芦头”

西安泡馍“葫芦头”

 

西安泡馍“葫芦头”

西安泡馍“葫芦头”

(照片来自网络  在此感谢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