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金牌司仪》(文字李燕、插图孙文然)

(2015-08-13 09:08:24)
标签:

青州文学

十月

孙文然

小小说选刊

青年博览

分类: 我的插图创作
小说《金牌司仪》(文字李燕、插图孙文然)

金牌司仪
李燕
安平是个小小的县级市,从南走到北不过十分钟,别看小地方可一样出能人。有一个人的名号比县长还要响,他可以说整个安平人的偶像,这便是金牌司仪赵允方。
在安平有这样一句俗话,“宁舍彩礼一万三,不舍老赵一顿饭”。不过要想请老赵主持一下婚礼,绝非易事。据说至少得提前半年预订,因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老赵的口碑好到投缘的话他是不收费的。谁家要是能请到老赵,这个家族的男孩们仿佛都加披了黄金甲,将来提亲这可是厚重的筹码。
老赵神龙见首不见尾,有人说常见他在永清河边吊噪子,也有人说在湖东一家茶馆也能见到他。
老赵的生意红火究竟有哪些绝窍?不错,他幽默诙谐不比说相声的差。从电视上听到那句“举头望明月,我叫郭德刚”时,安平人没有笑,甚至他们还有些不屑,老赵早就说过。老赵还真有几把刷子,吹拉弹唱样样行,他能把小提琴背在身后拉,还有还有太多了,几乎每场婚礼他的节目都不会重样,安平人不清楚老赵不能表演什么。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不比十几年前老赵刚干司仪那会了。现在的司仪个顶个多才多艺,只有一样他们永远比不过老赵。二十多年前安平市还叫安平县,老赵是县吕剧团的台柱子,主攻小生。老赵扮相俊美音色嘹亮,台风飘逸。他能将一出旦角的戏《拾玉镯》演成自己的戏。曾经连演26场,场场瀑满,至于下乡演了多少场,老赵是不记得了。从那时起老赵成为安平县少女少妇心中的美男的化身。
时过境迁,吕剧团也随着经济大潮解散了。老团长也就是老赵的师傅,含泪处理了道具,老赵偷偷把他演《拾玉镯》的那套戏袍藏了起来,他放在了箱子最里头就像融化在了命里。
多年后在老赵主持的一场婚礼上,一位戏迷认出了他,拗不过一屋子人的渴求。老赵清唱了一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一段戏从一小段到一折,越来越成为老赵的压轴节目,只是从来没有戏袍加身粉墨登场。
恰逢五一黄金周,市文化中心又迎来一批结婚大潮。文化中心的广场上鞭炮齐鸣,新郎抱着新娘在朋友们的簇拥下向大厅涌动。而饭店里一位笑眯眯的中年人正来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面前,他恭恭敬敬地鞠上一躬,又亲自为老人倒上一杯茶,轻轻叫了一声师傅。他便是赵允方老赵。老赵大约四十六七岁,那双眼睛目光流转间藏不住粉墨人生的神采。
婚礼在老赵的主持下欢乐喜庆,新娘在一群姐妹无比羡慕地注视下幸福地靠在新郎身旁。老赵的吹拉弹唱过去了,流行歌曲也过去了,可他的戏却迟迟不见上来。不断有人传话上来,该上戏了。
不多会在所有人的惊叹声中老赵竟然穿上戏袍粉墨登场!这是安平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的一出彩唱。暗淡的戏服上二十多年的折痕还在,像加在身的绳索怎么也抚不平。老赵脸上的皱纹用多少粉也填不满了,但是老赵的嗓子还在,那短短几句词唱起来还是让人痴醉。他把多年不练的身段也用上了,那一回身一低头却没有当年的风采。观众们窃窃私语,甚至传出一两声嘘声。老赵全当没有发生,他似乎忘记“孙玉娇”早去开美容院了,可是依然台上痴望着。
人群中那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颤颤微微站起来走,夸张地摇着头甩出眼里的泪水。台上老赵忽然摊倒在地,一任泪水冲花脸。
从此老赵做司仪时再也没有唱戏,也就渐渐失去了金牌司仪的光彩,金牌司仪成了安平人的传说。
(选自2015年6月1日《贵州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