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画匠》(文字吴晓、插图孙文然)

(2013-08-06 09:52:12)
标签:

青年博览

十月

孙文然

小小说选刊

文学月刊

文化

分类: 我的插图创作
小说《画匠》(文字吴晓、插图孙文然)
画匠
吴晓
画匠已经三年没上铜山了。画匠没了铜山就没有了生计,没有了生计眼看就要失了手艺。画匠心里焦急。
闺女全看在了眼里。这天,她哄画匠说,“爹,今天正月十六,我陪你上山吧,去看看木雕,檀香的,好闻着呢。”
画匠楞了楞,问,“那些‘奶奶’还有‘爷’呢?”
闺女不语,画匠有些难过了。他自言自语地说,“扒了,八成是扒了。”
闺女说,“没扒,好着呢,不信你去看看。” 
画匠动心了。换上中山装,带上礼帽,跟闺女上山了。临行,他又带上了最近塑的几十件小玩意。
到了山门,再往山上去就要买票了,十五块钱一张(这是景区改造后的规定)。闺女要去买票,画匠很不乐意,他说,“我画匠啥时候上山买过票?你等着。”
画匠有个相熟的朋友在景区门口卖香火。画匠上去和朋友打招呼,想让朋友把他父女带到景区去。周遭的老商户都和画匠有些交情,看见了不约而同围上来,说,“这不是画匠吗?多日子没见了?咋不来铜山了?”
画匠的朋友就上来打圆场,说,“来啥呢?泥爷泥奶都换成了木头爷木头奶了,咱庄稼人还拜个啥劲?木头里能长出麦穗来?”
众人附和,画匠的脸开始活泛起来,他趁机央朋友带他进山门。朋友满口应允,拉着画匠的手大步往山门走去。朋友带着画匠到了售票处,递给窗口三十块钱,说,“两张票,记得给我提成啊。”
画匠见了,脸愁苦得能拧出水来。
进得山门,画匠直奔东大殿。东大殿里供着如来佛,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画匠记得当年塑文殊菩萨的坐骑时,他还管闺女要了俩玻璃球,给青狮当眼珠子,这是多年的事了。
闺女说,“爹,你闻闻,香吧,檀香木。”
画匠正神游呢,一下子被闺女拉回到了现实,他抬头看,眼前是一排披红挂绿的木雕神像,素白的脸,傲着呢。他的眼睛猛然被木雕脸上的白光给刺伤了,一低头,眼泪落到了大殿的青砖地面上。
“走,走。”他扯扯闺女的袖子,悻悻地往滴水崖去。
那个原本立在崖下,朴素得像个邻家婆婆的滴水奶奶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个菩萨样的木雕神像。画匠的心里又疼了一下。
“你带我去看看他们。” 
闺女知道爹说的是谁,便带着画匠绕过一片茶园,来到几株竹子下,指着远处黑咕隆咚的山罅隙说,“诺,在那呢。”
画匠又开始难过了。
闺女说,“爹,你别难过,山顶的泥塑还留着呢,上去看看?”
画匠说,“不看了不看了,早晚也要……唉!我管不了他们,看了净心疼,去人多的地方卖小玩意吧。” 
闺女就把画匠带到戏台子那,摊开红绒布,把画匠塑的小玩意摆摆好,等人买。
画匠坐在溜地上,戴上老花镜,从随身带的工具包里取出一团河泥,拍拍搓搓,很快捏出一个弥勒佛的样儿。定了大样后,又取出师父传给他的一套象牙劈刀,抽出最小号的一个,认真地抠、挖、抹、摸起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直到弥勒佛塑成了,也没有一个人来买,哪怕是问个价码也好。闺女有些不耐烦。
“收了吧,爹。”她说。
“不收,等。”
刹戏了。人流汹涌着往山下去。
“收了吧,爹。”闺女又说。
“不收,等。”
终于,一辆自行车调转头向他们来了。“师傅,这些,多少钱?”那人从车上下来,小心地询价。
“二十块钱一个。”画匠没抬头,闺女替他说。
“好!真好!”那人附下身,仔细地打量起这些小玩意,“我全要了,你出个价吧师傅。”
“一千。”闺女说。
“好!成交。”那人开始从包里往外数钞票,唰唰,唰唰。
闺女激动起来,拍拍画匠的手,小声说,“这么多钱,你也看看呀爹。”
画匠这才抬起头,定定地盯着那人的脸看。看了一会儿,说,“你干嘛的?”
那人乐了,“师傅,你莫不是嫌钱少,后悔了?我没那么多钱,我是美院的学生,我来这采风的。”
画匠笑了,他慢悠悠地说,“这些,不要钱,另外还送你一套泥塑刀。”
画匠边说边从工具包里往外取象牙刀具。这下可把闺女吓坏了,她哭丧着脸说,“爹,你干吗呢?这可是你的宝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