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张达明
大学毕业后,李崇建做了媒体记者,1998年,他对台湾一所名为“全人教育实验学校”招聘“现代文学教师”的广告感到好奇,虽然他对教师职业没有兴趣,但还是抱着试探心理递上自己的简历。两周后,30岁的李崇建辞掉记者职业,成了“全人中学”一名教现代文学的老师。
“全人中学”位于台湾兰卓山的半山腰,竹林掩映,溪水潺潺,还没有围墙。这是学校吗?李崇建带着疑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险些要晕过去:空荡荡的教室没一个孩子来上课,他想发火也没对象,只能干等。当学生陆续进入教室,却不喊他“老师,”而是叫他“阿建”,这让他更觉不舒服。后来才清楚,这是一所体制外的学校,专收在体制内学校读不下去书的年龄为10至18岁青春叛逆的“坏孩子”。对此,学校开设了古典文学、现代文学、音乐(包括摇滚)、陶艺、肢体,瑜伽、美学、摄影、戏剧,登山等44门课程,而登山则被列为唯一的必修课。所有课程都由学生自主提出,每班够5个学生就可开班。
在校8年,学生要修完320学分,其中必修课40学分,选修课80学分,也可自选题目,找老师学习获取学分。学生若发现对外界有兴趣的事或想停下来整理人生方向,都可申请休学一年。
他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处理“坏学生”做“坏事”的经过。有三个被称为“三剑客”的15岁学生在探险时拔了老农的青菜,老农来学校告状,“三剑客”竟也嬉闹着来“自首”。不等三个孩子将事情叙述完,李崇建就怒不可遏地呵斥他们“无耻”!校长程延平闻讯赶来,这位学校的创始人,也是曾留学法国的画家用眼神制止住了李崇建,然后和蔼地让“三剑客”澄清“犯罪事实”:老农为保护菜园,罩网勒死了很多小鸟,“三剑客”想救鸟反倒让网越来越紧,这才拔了青菜。
弄清原委后,校长对李崇建说:“孩子的做法并不离谱,而‘亲近自然,以爱面对世界’是学校一贯倡导的理念。”并在全校开展大讨论,得出一个结论:正义感应该提倡,但“三剑客”的方式显然错误。“三剑客”也心服口服向全校师生和老农道了歉,并在菜园做了三星期的义工。
这样的结果让李崇建感触颇深:“平等的语境,交流才会坦诚,也才会让事实在宽容和善意中得以澄清。”
16岁的学生蓝天易暴怒全校出名,李崇建第一次对他做辅导后,他刚走出教室就对同学说“阿建真恶心!”李崇建冲出去和他理论,两人险些破口,“那一刻,我萌生了辞职念头。”校长程延平开导他:“在成为一个教师之前,先回到人的角色,我们不是圣人,发泄情绪很正常。”而校长的另一句话,则让他大彻大悟:“教育是学习,除了学生,真正需要成长的是教师。”
他主动找蓝天袒露自己的不良情绪,这个轻易不认错的孩子也向李崇建真诚道歉。“在看到他流泪的刹那间,我明白了,所谓冥顽不化的‘坏孩子’,内心其实很善良。”两人最终成了好朋友。
每年开春,所有老师和同学都要负重10到15公斤,进行6天爬山活动,孩子们都把能爬上3000米以上高山作为自己的“成年礼”,更作为人生的精神蜕变。
13岁的陈亦至入学时是“大姐大”,女生见她手提球棒就吓得不敢说话,而登山教育却改变了她的人生态度。毕业后,陈亦至创下台湾地区最年轻女性远足攀登北美第一高峰阿拉斯加麦肯尼主峰(海拔6100多米)的纪录。她在一篇应约文中写道:“生命会在一个转角之后,不仅遇见更美丽的自己,也体悟到帮助别人或被人帮助是件特别开心的事,更认识到自己的勇敢和责任。”
学校虽不提倡恋爱,但也不压制,老师有义务辅导孩子如何面对情感问题。13岁女孩菠萝收到一男生表达爱意的信,她虽喜欢对方,但不愿这么小就谈恋爱,于是将苦恼告诉了李崇建。李崇建便扮演写信的男孩,让菠萝练习如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化解了她的困惑:“老师帮我找到既不伤害对方,又能保持友谊的方法,让我很开心。”
和孩子们相处的7年经历,让李崇建深深爱上了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多年以后,他在《没有围墙的学校》书中写道:“全人学校”虽没有围墙,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也颠覆了我对教育的恐惧心。正是因为这份被放下的恐惧心,我才能在人生中第一次用心去做一份起初只是被我他当做谋生的职业,以至于后来这职业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全人学校”靠美学、艺术、登山、生命课程的形式构建了自己的主文化,孩子们从中确立了热爱生活、生命、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对同类充满感恩、独立思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每年学校的毕业典礼,学生都会说出同一句话的场景,则很好诠释了教育的价值:在“全人”,我们好像什么知识都没学,不过很奇怪,面对未来我们却知道该选择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