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和一生

(2012-03-05 10:15:09)
标签:

儿童心理

育儿

分类: 教育心得类

她是很要强的妈妈,家庭中,她是绝对的中心。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这种中心的地位并不总是稳固的,她很不喜欢不听话的孩子,当然她也有办法让孩子听话。比如,她经常会忧郁的哭泣,说家里如何如何的穷,自己如何如何的辛苦,如何如何的付出,孩子们就会很内疚,觉得自己太对不起妈妈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让妈妈快乐起来。

 

她是一个很严格的妈妈,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程序和标准,如果违背了这个标准,她就会很不高兴,指出不好的后果。所以她经常会很严格的要求孩子,她的孩子都学习好,这也一直是她引以为自豪的地方,觉得自己的教育非常成功。

 

孩子长大了,看着似乎生活得不错,但是,人生的路越往前走,就越觉得力不从心。比如,他经常会很苦恼,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同事沟通,让同事明白自己的意思,并且不走样的去执行。和他做同事应该很不容易,因为让他满意并不容易,他经常会批评大家。这种状况他自己也不满意,非常苦恼,非常想找人倾诉。让他惊讶的的是,每次倾诉时,如果对方批评他,说是他的问题,是他的不好,造成这种局面,他就会心情好转,不再压抑,干劲十足,马上调整自己。

 

这种状况多了,他开始反思自己。有一天,一个念头让他吓了一跳:自己一直没有脱离妈妈的身影!现在,远隔千山万水,似乎每天只能给妈妈打电话聊聊生活,似乎很少说工作,但是,妈妈的严格苛刻,以及对妈妈一直以来的内疚,让他非常害怕失去妈妈。他不自信,每次事情到紧要关头,他都会放松一下,名义上是希望同事们有悟性,自己不能太强求,只能点到为止,实际上,从小到大,一直是妈妈严格替他把关,现在没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潜意思里觉得自己做不好,不敢再向前走。而如果烦恼时,有人批评他,他会很开心,因为这个人替代了妈妈的角色,妈妈的批评让他信任,觉得自己不会迷失方向,又找到了动力……

 

我们人生中的问题,几乎都是和童年时的需求缺失有关系,童年的模式会一遍遍在我们一生反复上演,这种模式就成了我们的宿命,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经历,寻找到问题的根源,重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有时候,人能走多远,并不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时有发生,有时候,我觉得,人能走多远,取决于在童年时,妈妈给了我们多大的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