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红of 价值投资实盘推演

(2014-10-11 16:57:27)
标签:

股票

李驰

价值投资

再融资

中美比较

上市公司取得利润后,可以给股东分红,也可以留在公司做再投资。是否分红和公司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没有内在关系。和盈利相当的现金流能一定程度反映企业盈利的真实性和持续性。

按照中国的税务政策。作为自然人股东,分红时股东要交20%的所得税。如果不分红,利润在公司再投资,公司价值提升带动股价上升,自然人股东卖出相应股份,实现资产变现,中国股民不需要交利得税。从纯财务角度分析,对股民而已,上市公司拿利润再投资比分红好(节省20%)。一些好心的领导人强调上市公司分红,其实是强调上市公司盈利的真实性和持续性。是希望能给股民多一点回报。这种愿望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百废待举到百业竞发;从模仿美国到赶超美国;从求温饱到奔小康;从乡村小康到移居城市;从单一市场到内外销并举。很多在发达国家已经是外延扩张阶段结束的产业,在中国还是新兴行业(比如1993年的啤酒行业)。总体来说,中国新兴行业和新兴公司比较多,很少有业务发展遇到天花板的公司。就算行业外延扩张结束,优秀企业还要提高内在竞争力,提高市占率,优秀的上市公司大多数都需要增资发展。对分红有要求的大多数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特别是持有还不能流通股份的大股东和外资股东。大股东需要分红也是为了去做更好的投资,或者有体现大股东财务报表的需要,或者大股东本身就是用贷款来投资上市公司的股份,用分红去还原来的贷款。很少有大股东强调分红,交税分红后又把红利存银行定期。加上国家的管理层要求必须分红,才可以再融资的条件设置(计划经济思想),很多上市公司出现既要股东交税分红,又要公司付费融资的情况。这是一种无奈。

青岛啤酒是一个好例子。可以证明分红其实不是公司的上策。对中小股东不是最佳选择。 http://s16/mw690/001Jh3TGgy6MJoHB8Qv9f&690价值投资实盘推演" TITLE="分红of 价值投资实盘推演" />

1 青岛啤酒营收变化图

数据来源:公司年度报告

http://s3/mw690/001Jh3TGgy6MJoLg4y602&690价值投资实盘推演" TITLE="分红of 价值投资实盘推演" />

2:青岛啤酒利润变化图

数据来源:公司年度报告

 看图12,青岛啤酒在上市后的起初几年发展比较慢以外,青岛啤酒总体是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公司。啤酒有销售半径的限制,在区域和时间上都要做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要稍稍提前跑马圈地。不管是建新工厂还是兼并收购各地的啤酒厂,青岛啤酒都需要大量的资本开支。青岛啤酒和白酒行业的茅台类似,青岛啤酒的品牌有巨大的文化和历史积淀,有其它对手不可比的品牌优势。每个地方政府都愿意以比给竞争对手更优惠的条件要求青岛啤酒去当地设厂生产。青岛啤酒主品牌加青岛啤酒公司收购全国各地的地区性子品牌,青岛啤酒市占率超过50%完全可能。   

 青岛啤酒2014年上半年以531万千升的销量(中国总销量2580万千升)获得20.6%的实际市占率。市占率在华润雪花之下。 五大巨头(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主导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基本形成。“雪花”啤酒是1994年才成立的一个区域品牌发展而来。青岛啤酒在市占率上输给“雪花”,只能说青岛啤酒发展的动能不足,和青岛啤酒持续大额分红,浪费“子弹”有关

青岛啤酒在上市IPO 以后有过2次再融资。上市后,青岛啤酒绝大多数年份都有现金分红,历年累计分红(按照境内自然人股东计算)税前每股4.14元(税后每股3.31元)。如果历次分红取消,全部用来再投资,按照青岛啤酒历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逐年复盘,境内自然人股东将增厚每股净资产10.76元(2014年中报青岛啤酒的实际净资产10.97),也就是说,青岛啤酒现在的净资产应该是每股21.732014926的股价应该是21.73/10.97*39=77.25。如果不分红,每股股价将新增77.25-39=38.25元,不是分到手的3.31元!青岛啤酒(主品牌加收购的全国各地子品牌)的市占率也将上升到40.80%,这完全可以实现,符合青岛啤酒的品牌地位。把本来应该用来业务扩张的宝贵现金分给自然人股东,对公司和股东都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上市公司从地区第一到中国第一再到世界第一的过程中,中国上市公司应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持续再融资!把社会上零散的资本用到企业发展的刀刃上。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自然人股东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卖出部分股份来变现。

美国的上市公司很多已经处在行业第一和世界第一的位置。资本投入的外延扩张阶段已经结束。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这些美国公司发展的原动力。这种创新主要靠人才的聚合。公司靠建立知识产权的高地来获取超额的利润。事实上Google , Facebook, AppleiOS, Paypal, eBAY, Amazon 已经完成了对全世界的互联网殖民(就中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和日本还没有全部被殖民)。这和他们前辈靠武力入侵的殖民比,成本为0。这些世界性的互联网平台,正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在获取来自全世界的收益。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获取超额的殖民红利。这些无本万利的美国公司,账上趴着无数现金。对这样的公司来说,如果他们不想去月亮上发展生意,给股东分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顺便提一下,中国的QQ 微信对Facebook,支付宝对Paypal,阿里巴巴对eBAY,百度对Google,京东对Amazon,北斗对GPS。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出现了中美瓜分世界版图的雏形。只有中国才有可能最后不被美国互联网殖民。

华为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和知识化取得巨大成功的很少几个企业之一。华为已经可以和美国同行展开同级别的竞争。因为华为的股份没有上市,股东(大多数都是员工)无法卖股票变现,华为只能采用分红政策。在前面的很多年,每年的分红都是伴随着对应的配股,企业并不想股东拿走企业的红利(选择参加配股的股东也获得了超额收益)。这样世界级的企业,也是最近几年,公司才开始只分红不配股。这符合华为的发展路径,华为已经完成了资本驱动扩张的阶段,进入靠专利积累驱动的知识扩张阶段(华为最近几年都处在国际专利申请量的世界排名前列:2011年世界第32012年世界第42013年世界第3)。从发展阶段来分析,中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比华为晚20年。他们都处在资本扩张阶段。

中美两国的企业总体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分红的策略应该不同。是否现金分红和股票是否有价值没有内在联系。股票是否现金分红和价值投资理论的应用没有内因果关系。反过来说,如果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很能干,在估值明显泡沫的时候大幅高价再融资(李嘉诚等高手都这样干),能低成本持续融资的上市公司在资金方面已经有了领先的竞争优势。如果经营得好,可能有更好的成长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