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漂泊的荷兰人》:蛋都会的瓦格纳第一课

标签:
转载 |
小德莫的《荷兰人》明摆着,既非原教旨精神“原著派”,也非观念新颖的“导演派”,他选择了第三种道路,以极端的视觉冲击来建构舞台秩序,甚至不惜牺牲戏剧表现。比如第一幕当荷兰人登场时,为了凸显那艘逼真宏伟的幽灵船,歌手不得不在近9米高晃动的船体上应付大段独白,船体摇摆时所发出的吱呀声甚至干扰了荷兰人低声的吟唱。而在第三幕中,同样是这艘“搁浅”的大船割裂了舞台,压缩了空间,让水手合唱的场面单调异常,而它所造成负面效应在剧终前彻底爆发了。
相比之下,第二幕则有所平衡,挪威船长家的场景则极为简约,面朝大海时,则完成了诗意的转换。但这一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戏剧处理上,就像当年莫大版《奥涅金》塔迪亚娜老妈的那记无厘头的耳光一样,荷兰人在森塔面前的惊天一跪,彻底篡改了剧本的原意和人物关系的走向,而他蹭着膝盖前动作与斯卡皮亚在《托斯卡》一幕大弥撒前如出一辙。荷兰人怎能以如此卑微的姿态来祈求森塔呢?他有着深刻的痛苦,神秘而冷漠,并且他知道,如果那位女性无法拯救他,自己也将被施以魔咒。但在那一刻,荷兰人的内心情感,被以最世俗化甚至猥琐的姿态发泄。这是未来复排时,最应该修正的舞台环节。
中国组的张亚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他没有向森塔下跪,但据说这是其无法以下跪的姿态前行,那为什么他在《托斯卡》中可以做到,这里却不行呢?
蛋都会组建了一套具备一定水准支撑的阵容,大体不用太过苛求,Eva Johansson的森塔有着充沛的嗓音能量和爆发力,但音色尖锐,不够悦耳,抒情段落表情冰冷而生硬。不明白为何她总是一副战斗姿态,声音冲爆了无处发泄的暴力倾向,即便布伦希尔德都不至于此,何况森塔。她在二幕的宣叙调较为算不上精彩,过于随性自由的节奏让乐队无法和她形成充分的融合,而只好亦步亦趋地小心跟随。
荷兰人Thomas Gazheli没有什么闪光的履历,但他的表现还算过关,基本实力建立在他在高音区不断咆哮的上,但荷兰人隐忍而神秘性格却在他并不坚实的低音段难寻踪影。这大体上是其正常水平的表现,只是他在二幕的表演与首尾两幕完全背离,让剧名主角的印象一直模糊不清。Hendrik Rootering不愧于巴伐利亚老牌唱匠,虽然小德莫将他的戏份限制到最低,甚至让其基本成了功能性人物,但他不多的唱段还是表现了高水准,特别是精确圆熟的唱腔和发音让舞台上多了难得的德国色彩。Philip Webb的埃里克至少在我看的那天完全不在状态,而且他的形象也广受诟病,成了整个外国组中显而易见的短板。
中国组演唱实力上与外国组有客观差距,不过四位歌手却在舞台上的互动交流却更为丰富,而外国组的表演不仅僵硬,而且缺乏整体交流。孙秀苇显然是位少女,章亚伦显然是位沧桑的漂泊客。
吕嘉的乐队部分十分努力,他本人也甘当舞台的陪衬,依然以伴奏者的姿态出现。荷兰人中的部分音乐仍有威尔第的遗风,而吕嘉恰恰是这部分音乐处理得最好。总得来说,如果经历更多的德语歌剧,再演瓦格纳,情况会截然不同。年底的罗恩格林,对合唱团以及乐队的要求显然又提高了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