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黄石公园的第二天看见了野牛。可是,出现在我们视线中的第一头野牛却让Z虚惊了一场。在黄石河一个美丽的河段,那头野牛神秘地直奔Z而去。
黄石河(Yellowstone
River)源自怀俄明州北部落基山区,纵贯黄石公园中部。在蒙大拿州的加德纳(Gardiner)附近流出黄石公园,向北流过利文斯顿(Livingston),折向东北进入北达科他州西部,在比福德(Buford)附近汇入密苏里河,全长1000余公里。
美丽的黄石河
在上午明丽的阳光下,道路两旁翠绿的树叶摇曳着迷人的金光,我们沿着黄石河向北行驶。喜欢河流的Z,当然不会错过与黄石河亲密接触的机会。下了车,站在河边,Z立即被清亮的河水和河对面一片树林掩映的小岛迷住了。随着波光粼粼河水的缓缓流淌,Z回到了无所畏惧的少年时光,毫不犹豫地脱掉鞋子,卷起裤脚,像热爱幻想充满好奇的少年,勇敢地只身前往一个神秘的小岛,要去那里发现鲜为人知的秘密和寻找传说中的宝藏。清澈见底的河水看似很浅,到了河中央,河水齐腰,但依然不能阻止Z奋力向前。上了岸,钻进密林,Z脱下湿漉漉冰凉沉重的裤子,用力地拧水,然后挂在树枝上晾晒。赤脚的Z小心翼翼地在杂草丛生中穿行,去看小岛背后的河道。浓密的树林完全遮挡住了Z对望Y和X的视线。四周宁静,只能听到鸟鸣、清风吹动树叶以及河水流动的声音。对岸袅袅飘升着几团乳白色的地热雾气,山坡上有两头野牛在活动。Z兴奋得差点喊出声来:野牛!遗憾的是无人及时地分享Z的这一意外发现,Z端起相机一阵咔嚓。之后,Z朝下游了望,两岸森林之间的那截河段显得幽暗神秘,Z有些背凉,下意识地感到不能在此久留。正要取下挂在树枝上的裤子,惊愕地发现一头已在河中央的巨大野牛正朝Z而来,Z顿时预感不妙,赶紧提着裤子,扭头就往回跑。喘息的Z站在树林边缘回头一看,野牛已经上岸,正逼近过来。惊恐的Z不顾一切地跳下河中,拼命地游向对岸。这既惊险又令人尴尬的过程被对岸的Y抓拍了下来。Z终于跌跌撞撞地上了岸。更令人可笑的是,紧跟而来的野牛从Z的脚边擦身而过,根本就没有正眼看一下在慌乱中脚下一滑跌到在地的Z。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群游人追着悠闲地走向斜坡的野牛拍照。可怜的Z,坐在地上,衣衫不整,惊魂未定。事后,这一幕成了Y的笑谈。
一头野牛直奔Z而来(由Y拍摄)
从Z身边擦身而过的野牛
尽管没来得及发现鲜为人知的秘密和寻找到传说中的宝藏,但Z毕竟为Y以及游人引来了一头野牛,总算虽败犹荣。
接近正午,阳光充足,我们选择了另一处河段拍照和休息。心情平静的Z再次站在黄石河边,这里河面开阔,水流舒缓,下游有人垂钓。Z走向钓鱼者,以便近距离观赏。钓鱼者不时挥动鱼竿,长长的鱼丝在空中划出晶莹美妙的弧线。Z眼前浮现出电影《大河之恋》中父子三人常在傍晚时分站在河水中优雅地挥动鱼竿的情景,他们抛出的鱼丝按照一定的弧度和节拍在夕阳下优美地飞扬然后落入水中。他们拥有的那条无与伦比的河流曾令Z无比的憧憬和向往。或许,眼前的黄石河正是他们当年挥动鱼竿投掷鱼丝的地方呢。
据旅游指南介绍,黄石公园的河流和湖泊中大约生存有12种鱼,以鳟鱼(trout)、河鳟和白鱼为主。鳟鱼又称赤眼鱼、红目鳟、红眼鱼、野草鱼,体型略呈圆筒状,体侧及背部有红色条纹并布满黑色斑点。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的艺术歌曲《鳟鱼》中生动地描绘了鳟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悠然自得地游动的形象:“明亮的小河里面,有一条小鳟鱼快活的游来游去,像箭儿一样。我站在小河岸旁,静静的朝它望,在清清的河水里面,它游得多欢畅……”后来,他根据这首歌曲创作了《A大调钢琴五重奏》,即《鳟鱼五重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的同情与惋惜。
在黄石公园,作为主要活动之一的垂钓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那些偏僻幽静的溪流中常能看到身穿马甲系着领带头戴毡帽的飞蝇垂钓者。公园现在的法规要求保持鱼的自然繁殖与种类的多样性。尽管在公园内的大多数水域允许垂钓,但是,根据鱼的种类、鱼的数量及尺寸、季节、鱼钩、鱼饵、垂钓方式以及放生区域,对垂钓活动采取了一些严格的限制。所有15岁以上的人必须在购买垂钓许可证之后才被获准钓鱼,并且强调娱乐性垂钓,不主张将鱼用于人类食用。2001年夏天,黄石公园规定所有野生的变种鱼类均遵循“垂钓—放生”规则,即:在垂钓之后必须放生。
阳光下的黄石河优雅美丽。很快,Z看到一位钓鱼者手中鱼竿上的鱼丝在剧烈地抖动并在水中游走,从鱼竿弯曲的程度可以判断,上钩的鱼一定不小。果然,一条肥美的鳟鱼终于拉出水面,钓鱼者腾出一只手用网球拍状的鱼网将鱼网住,他兴奋不已,开心地喊叫另一位钓者过来欣赏并拍照留念,然后十分不舍地将鱼放生河中。Z目睹了整个过程,仿佛像自己钓到一条大鱼一样快乐。
![[转载]黄石河历险记与一只美丽的蝴蝶 [转载]黄石河历险记与一只美丽的蝴蝶](//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专注于拍照的Y渐渐走远。Z面对河水,背靠一棵大树坐在草地上,安静地聆听河水流动的声音。河水腾起的细浪轻轻地拍打河边的石头和摇动水草,呢喃地传递着来自上游的信息和秘密。河岸绿草茵茵,开放着紫色的、黄色的和白色的花朵。一只从晴空中飞来的蝴蝶,在花丛上忽闪忽闪地扇动斑斓的羽翼,然后停歇在紫色花瓣上,花朵静静地倾听蝴蝶贴近耳边的窃窃私语。那只蝴蝶以白色为基调,对称地点缀蓝色、黄色以及红色的斑纹,在阳光下闪耀着灿烂华丽的光泽。它一会儿贴近花朵,一会儿舒展双翅忽上忽下地翩翩起舞。Z的目光追随着那只轻盈飞舞的蝴蝶:你是电影《蝴蝶》中那只名叫伊莎贝拉的蝴蝶吗?你为何如此美丽?
在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脉,老者朱利安带领小女孩丽莎穿越高山草甸、森林花丛,去寻找最为美丽的蝴蝶——伊莎贝拉(Isabellae)。1849年,一个西班牙人第一次捕捉到这种罕见的蝴蝶,他以西班牙皇后伊莎贝拉命名这只蝴蝶。伊莎贝拉没有吸管採花粉,所以不进食,只能存活三天三夜。伊莎贝拉一生中最为灿烂的生命时光只有三个短暂的黄昏,它在夜幕低垂时用最美丽最精彩的姿态完成自己一生的飞翔。朱利安和丽莎是幸运的,他们亲眼目睹了伊莎贝拉破蛹成蝶的过程。当伊莎贝拉展开美轮美奂的翅膀的那一刻,所有的疼痛都被忽略。“我们老远去找寻伊莎贝拉,它却在这儿等我们。”——原来伊莎贝拉就在朱利安自己收藏室的一只不起眼的蛹中。Z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美丽并不遥远,其实就在我们的身旁。
波光粼粼的黄石河
阳光祥和,黄石河波光粼粼。美丽的蝴蝶在Z的前方盘旋了几圈,仿佛在告诉Z:我要走了,我要追随风的脚步,去找寻新的花朵。Z也起身准备离去,在风中用目光和它握手,以《蝴蝶》中那首歌中的歌词与蝴蝶依依告别:
“为什么你要我握着你的手?”
“因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