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课堂上如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025-01-25 19:32:30)
标签:

教育

反思

分类: 教育杂谈

教育随笔:课堂上如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在我们熟悉的《弈秋》这则故事中,作为“通国之善奕者”的秋老师带着两个学生学习围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两位学生跟着秋老师学习,学习效果却大相径庭,孟子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不专心致志”,故“则不得也”。也就是说,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这是一个关乎学习效果的关键问题。遗憾的是,孟子除了指责这位学生“不专心致志”之外,并没有为秋老师如何改进教学提供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最极端的表现是上课睡觉。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当然有主观的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对这门学科没有兴趣,睡眠时间不足等等,但还有客观的因素——从教学反思的视角上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为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供了支持,采取了有效的策略?如果教师的课堂气氛沉闷,上课的语言啰嗦,单调重复,不善于和学生交流沟通,即使教师本人在专业上有很高的水平,学生也未必能够有兴趣学。教学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而是要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保持足够的注意力。

戴尔H·申克在《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一书中,和我们分享了一个案例:

凯西老师在她任教的三年级语言艺术课堂上安排了朗读练习活动。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学生做练习(作业),教师只要明确要求完成相关内容、数量就可以了。教师在讲台上备课或批改作业,学生在座位上完成自己的作业,但是,在这个过程在,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自觉地、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能保证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可以有序、持续地进行。即使在课堂上布置学生完成的只是一次简单的朗读练习,也需要采用相关的策略和措施,让学生能够“活动”起来。凯西老师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找出该练习在练习册或书上的什么位置(不是老师指定学生把练习册翻到哪一页,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完本课内容之后需要完成哪一部分作业);其次,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完成作业,比如,这里的朗读作业,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完整地、流畅地朗读作业本中提供的一段文字,在朗读的方法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默读,但这样的方法往往效果不好,所以可以改用学生小组齐声朗读,也可以个别朗读,在朗读完成之后,让学生解释这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进行补充或评价;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有变化,例如,学生可以举手发言,也可以齐声回答,或者由个别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答案。最后,学生在做练习时,老师应该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检查学生做练习的情况,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指导,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做练习上。

如何让学生集中和保持注意力的建议,本书提出的建议是:

手段(策略)

实施(具体做法)

信号

在开始上课或改变活动任务,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时,应给学生以明确的信号,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或要求。

走动

给全班学生看学习材料时,教师应该走动;学生在座位上做作业时,教师也应该走动,随时进行指导,不宜坐在讲台上。

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材料和教具,要学会采用不同的手势(身体语言)以辅助语言表达,即使在教师主要进行讲授的过程中,也不要平铺直叙,教师讲课的声音要清晰、流畅,保持一定的节奏,教师对所授课的内容要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并以适当的情绪渗入在文字表达中。

兴趣

教师要善于将一些能够使学生感到兴奋的、提高注意力的内容引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提问

教师提问之后,需要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或者教师自问自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某个观点;在学生回答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及时跟进评价,并引导进入下一个问题。

[美]戴尔H·申克 著.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 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P125--126)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我这一课需要讲完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教师首先要关注“怎么让学生进入学习过程中来”,让学生要有事可做,并在做的过程中有获得感成就感,这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提供具体的内容和要求,还需要提供支持和提醒。回到《弈秋》的案例,要让这两位同学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就秋老师而言,就要改变沉闷的课堂,要想办法让两个学生都能够“活动”起来,最简单的方法,是让两位学生进行比赛,或者让水平高的学生指导另一位;秋老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去外出参加比赛,通过与不同水平的棋手交流学生扩展视野,提升各自的能力和水平。

 

  2025.1.25,阅读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