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无用之用是一种智慧

(2024-08-29 10:09:26)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随笔

在《我的阿勒泰》中,李文秀与母亲有一段话。李文秀觉得自己没有用,母亲张凤霞说:“啥叫有用?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呆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嘛!”

    母亲这段话,透着庄子的人生智慧。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庄子·山木》)一棵树,长得有用还是无用,这是对于要“用它”的人而言的,就树本身来说,无所谓有用还是无用;对于一只雁来说,不管是能鸣还是不鸣,就它的天性而言,无所谓被主人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如果没有主人的束缚,天地之间到处都是它自由自在的世界。每一种自然物存在于世,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人以自己的立场和眼光,将这些物分为有用或是无用,乃是“物于物”也;于物而言如果为人所用,反而失去了“物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人来说是好事,对于物来说却未必然也。就人而言,我们每一个人活在世上是否有用,其实不必在乎“他人”的评判,而全在于自我的决断,人之所用首先不在于“我为他所用”,而在于“我为我自己所有,故我为我自己所用”也,我之所有即是我之所用,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所有和所用”的过程中完成和完善为“我”的,既然是“我之所有当为我所用”,也就不存在“有用”还是“无用”的问题,所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正是庄子的高明之处。

追求“有用”,往往容易被一种外在的目的而束缚了自身。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现实活动中,自己展开的世界里“为自己所有和所用”的,这个过程就是完成和完善自我的过程,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追求“最高的善”。他在《尼格马科伦理学》中提出,“那种永远为自身而不为他们的目的是最完满的、绝对最终的目的,是最高的善。”善是人类本意的目的,“它是无待而有,不感困惑,使生活愉快。”善,对人类意味着幸福,“善是最高的幸福”,而“人的善就是合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现实活动。”德性的践行就是幸福的生活,“我们必须先进行有关德性的现实活动,才能获得德性,一切德性通过习惯而生成,通过习惯而毁灭。”人不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去形成内含于个人整体生活的德性,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面对应然的、可能的生活作出选择,寻求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康德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实现他人目的的手段,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目的为目的,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最高幸福”的过程中完成自己,成就社会的进步,这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臻于至善”。

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生活已是极大地丰富了,但这种“丰富”却使人陷入了铺天盖地的物欲洪流之中,人陷入了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外在的有用性成了生活的唯一尺度,“他把自己封闭在事物的有用性之内,一旦关上窗户,他便看不到有用性范围之外还有什么。”(赫舍尔:《人是谁?》,陶仁莲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P76)这样,“德性和善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的传统便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德性不再是生活的核心而是退居边缘,不再作为整体生活的尺度反而“沦为实现外在的利益--功利的工具的地位了。”(麦金泰尔.《德性之后》,龚群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P257)

天地造物,各有其用,只是立场和视角不同而已。人生难得,看一些无用之用的风景,想一些无用之用的问题,读一些无用之用的杂书,这种“无用之用”,并不在乎外在的功利,而是反求内在的“德性”之意,教育者当守住内在的“德性和善”,方能成为自己,成全他人。

 

                         2024.08.26,阅读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