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教育应该是有“情调”的——《教育的情调》读书报告

标签:
教育反思 |
分类: 读书 |
一、什么是教育的情调?
二、教育如何有情调
面对这样一门复杂而细腻的教育的学问,教师如何在其中保持敏感性和机智,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努力。
(一)学会“看到”学生
书中举了两个例子,麦克的老师忽略了麦克,只顾着和家长聊天,这让麦克的父亲感到不安;而马克的老师全身心地关注着每个孩子,并给予每个孩子恰如其分的评价,孩子们在 “马克的老师”那里充分体验到了被“看到”的感觉。为什么麦克的父亲会因为孩子不被“看到”感到不安?因为这里的“看,不是指学生的外表投射到老师视网膜上的镜像之看,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老师带着责任去细腻地关注学生的每一个表情与每一次情绪流露。”对于学生而言,被教师“看”到,意味着被认可为一个存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成长中的人。作为教师,应当拥有平等的爱,用博大宽广的胸怀看待每一个孩子,在老师的眼眸中应当有每一位孩子的身影。
就如书中所说:一个真正的老师知道该如何去“看”孩子——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份期待的心情,而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教育的“看”,需要老师用非常细腻的心灵去体悟学生。
(二)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我们不难发现越小的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有越深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因为整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光怪陆离”的,每一秒都会带给他们意想不到的体验,一切奇妙的事物和现象都等着他们去探索与发掘。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就会拥有一种独到的学习特质——不断地询问,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为此感到厌烦。
在家庭中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当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时,就会选择搪塞,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会降低孩子的求知欲,所以请不要错过引导孩子如何学习思考的绝佳机会。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看书,通过书籍或网络和孩子一起寻找不同的解释,通过实际示范,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如何通过查询书本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再碰到问题时,他就会开始像大人那样查找资料,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为止。
对一个具体的孩子而言,一个合适的答案就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一个能提供答案的好故事会使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兴趣。一位富有机智的教育者会让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兴趣。对此,深以为然!
(三)营造独特的学习氛围
教师需要对氛围有恰当的把控。每一个教育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走进一间教室,教室里的氛围就能告诉来访者这里实施着怎样的教育,教师对教育学生持什么样的看法和态度。
所以教室内部物品的陈列,不仅要符合教育教学需要,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其中学习,感受学习的美好。
对此我深感认同,在我小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课外补习,补习的地点是在乡下,具体的情景已经遗忘了,但每次想起来都会有种抗拒感,现在想来应该是那个教育的环境布局太过压抑了,使我身处在一种窒息的教育氛围,从而从内心升起一种抗拒感。
教育者当以 “爱”为核心,带着教育的敏感与机智走进学生的世界时,才能知道怎么与他们相处才是最合适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此才会演奏出美妙的教育音符,给予儿童真正有情调的教育启蒙。
20211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