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丰子恺:阿宝赤膊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随笔 |
这幅“阿宝赤膊”,是丰子恺留给大女儿丰陈宝的一幅珍贵“素描”,这幅画也是先生“儿童相”系列中的经典。读画的第一感觉是,题为“阿宝赤膊”,但吸引我们注意力的首先是“阿宝的脸”,这幅画没有任何背景作渲染,画面中心是这个双手交叉护身,却又穿着时髦鞋子和方格短裙的小女孩,作者用最简练的笔墨,却传递了最丰富的信息——虽然脸部没有清晰的五官写照,但却把小女孩因为没有穿衣服而有点含羞、又有些淘气的神情极巧妙地画出来了。
丰子恺将自己的创作分为四个时代,其中一个就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最初是描写家里的儿童生活相”,家里的几个儿女,都是他创作时最好的模特。儿童的世界里有人的“真相”,他回忆道,“我向来憧憬于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了所谓‘社会’里的虚伪矜忿之状,觉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漫画创作二十年》,1947年)
有人曾开玩笑说,丰子恺的漫画多“不要脸”,因为他漫画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数是五官不清甚至没有眼睛鼻子的。然而,其作品的魅力和活力也正在于此。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对魏凤江(丰子恺的学生)说,“你老师这几幅画,用寥寥几笔,写出人物的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几人相忆在江楼》,陈星 朱晓江 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版,P146)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道至简和无中生有的境界了。
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丰子恺在京剧中看到了与自己的漫画在表现说法上的共同点,京剧中开门没有真的门,骑马没有真的马,行船没有真的船,都只是象征性的表现,留有余地地让观众自己去想象。丰子恺漫画中的人,画脸往往不画眼睛、鼻子,留有余地地让观者自己去想象,如果——具体表现出来,往往会觉得不过如此,一览无余,反而不及任人想象来得自由和丰富。(《我的父亲丰子恺》,丰一吟 著,团结出版社,P216-217)
我们看丰子恺留下的这些儿童漫画特别有意味,这种意味和照相是不一样的。他曾将照相和绘画这两种艺术表现的形式进行比较说明——绘画是眼睛和手的艺术,而照相是镜头和底片的艺术。眼睛和手的艺术之美是人为创造的,而镜头和底片的艺术之美则是机械的,照相只是机械地复制事物,而绘画则通过气韵生动的方式展现生命的艺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照相越来越方便,而且拍出的照片也越来越清晰,但是任何一种照相技术,都照不出“阿宝赤膊”这样的艺术效果,正如房龙在《美术的故事》中所说的,“照相技术的兴起并不能摧毁绘画艺术之花,它依然保持着鲜艳迷人的魅力。绘画对于展现和表达人的精神世界不仅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且在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过程中,它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