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丰子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随笔 |
鸟儿向往着天空,鱼儿向往着大海,人向往着自由。
这幅《天空任鸟飞》,是丰子恺于一九四六年五月创作的。其时、丰子恺刚刚由躲避战乱时栖居的重庆郊外的沙坪小屋迁居至重庆城中,等待着还乡的那一叶归舟,如果可以变成鸟儿,那么先生一定渴望着能够马上飞回自己的故乡吧。
画中一位穿着红衣的女子,正站在阳台上,双手举起打开了“门”的笼子,右上角是一只小鸟儿飞向遥远天空的姿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天空下是一排排静默的民居,大约是黄昏时候,炊烟袅袅,召唤着远行的人将要回家了,等待着久别重逢的亲人团聚了,每一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但故乡,也许有了和记忆中完全不一样的模样。结合当时的形势和处境,这幅画正是先生在抗战胜利之后,渴望自由,回归故乡的情绪和精神写照;再从社会角度出发,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丰子恺个人的愿望,更表达了当时处于流离失所生活状态中许许多多百姓的共同愿景。从抗战的胜利中慢慢地平静下来,该收拾行囊回家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先生一定想起了杜甫的这首诗。从此之后,应该是天下太平,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了吧。
不知道先生笔下的那只鸟儿飞到哪里了?不知道那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现在怎么样了?不知道那些炊烟袅袅的房屋下,一家老少是否正团圆着,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梦乡?
2021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