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丰子恺:爸爸回来了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随笔 |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创者,其作品采用简笔水墨的形式,造型简括,画风朴实,意蕴生动而丰富。他的画作体现出超凡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尤其是他的儿童立场和儿童视角,为我们重新发现了一个早已被遗忘的,甚至被丢弃了的童真世界。
这次在湖州市美术馆参观以“天上的星辰”为主题的“丰子恺漫画艺术展”,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幅《爸爸回来了》——画中的小孩儿戴着毡帽,穿着马甲,脚上是一双大头皮鞋,手里还拎着皮包、握着拐杖——这样的场景,让我们忍不住会心一笑。先生给这幅画取名为“爸爸回来了”,而不是“小大人”。大人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点长大,今天我们社会中的很多孩子可能正是在这种“你为什么还不长大”的焦虑中被扭曲了;在孩子的世界中,其实是没有“大人”的,孩子对大人的模仿,不是出于功利的,而完全是因为好奇的、天真的,乃至于天然的亲昵,“爸爸回来了”中有孩子的纯真稚气,还有作为父亲的喜悦与温暖,先生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遇到像你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给我的孩子们》,1926年圣诞节而作,载《缘缘堂随笔》,浙江文艺出版社,P14)
哪一个大人不是由儿童而一路走来的呢,但我们绝大多数的大人,却在“长大”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本真的、最初的童心弄丢了。先生提醒道:“我们虽然由儿童变成大人,然而我们这心灵是始终一贯的,即依然是儿时的心灵,只不过经过许久的压抑,所有的怒放的、炽热的感情的萌芽,屡被磨折,不敢再发生罢了。”诚斯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