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我们能为学生留下些什么?

(2022-12-17 12:11:09)
标签:

教育

反思

分类: 随笔

         教育随笔:我们能为学生留下些什么?

127日上午,应邀为“杭州临平区高二政治教学研讨活动”作“追寻课堂的美好样态”的专题讲座。期间,我提出了“课上给谁看?课是为谁上的?”的问题,“在常态课上,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熟悉的学生;在优质课、展示课、汇报课上,我们面对的是专家评委和同行,还有陌生的、不知其名的学生;但学生总会离开‘我’的课堂,‘他者’也不会始终关注‘我’的课堂,终于会有那么一天,当‘我’面对空旷的教室时,还会留下什么?”

活动结束之后,看到孙老师在“钉钉”上的留言,深为感慨,故存录如下(文字略作调整),以和各位同学共勉。

这几天线上参加了区里面的教研活动,来自湖州师范学院的张建庆老师在交流中分享了这样一些话:在我们一生中,你还记得哪个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哪个老师的课你还有深刻的印象?那个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教室里的学生最终都会离开我们的课堂,那我们能为学生留点什么呢?

以上一连串的追问,让我思绪万千,许多恩师的影子如同过电影一般浮现在我的脑海。说真的,学生时期的我,无论是按照过去的评价标准还是现在的标准,都算上“好学生”。我顽劣,不爱学习,只是遇到了愿意给我时间成长的老师,遇到了诲人不倦,愿意用欣赏的或者发现的眼光看待我的老师。学生时代,我最大的兴趣特长,就是画画。那个年代流行奥特曼,我没事儿时就描摹动画片里的形象,尽管看上去很拙劣,但是王老师都是抱着鼓励的方式,把我每次交上去的画都打上让我看着很能被认可的分数。她是语文老师又兼着班主任,由于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学校里音乐、体育、美术这些课程直到我初中毕业都没有凑齐过上课的老师。站在我成长的角度来讲,王老师还肩负着美术老师的角色,尽管我知道她也专业有限,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每次画出个什么,只要我交上去,她总会给我认真批阅,打上分数而后写上两句鼓励的话。我一度在心中还埋下了当一个画家的种子。

之前的我对老师的话总是油盐不进,但是遇到她,我的人生就有了转折,也许是王老师抓住了我的兴趣吧,她后来就开始对我的各个方面提要求,从为人处事到学业发展。后来,我在画画上信心渐渐提升了,在学业上也有了自我要求,最后我的成绩从倒数进步到班里的佼佼者,中学毕业我还考过年级第一名,这不得不说这是王老师的成功,也是我的幸运!

如果问我,在王老师的课上她教过我什么,我现在则一句都想不起来了。现在的记忆中,并不是什么具体知识之类的东西,很多能够记起来的都是我们相处中她对我的教导,她的一颦一笑,她训斥我时那严厉且坚定的眼神,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中,尽管她现在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她年轻时候的容貌,我却一直保留在生命的记忆里。

再次回到最初的话题,我们能够为学生留点什么呢?绝对不是拿学生当做知识容器,或者为某种利益服务的工具,而是真正地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老师一定要“目中有人,眼中有情,心中有爱”。用自己的生命去摇曳另一个生命,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最后留下的就是我们相处的日常镜头与温馨难忘的画面,彼此精神气质的遇见、灵魂思想的碰撞,以及那些专属于我们之间的故事,我认为这些才是真正的美好的教育。他们在学生的生命历程中发生着积极的生化反应,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永不熄灭,在关键的时候发着耀眼的光,驱走阴霾,走向光明!

爱因斯坦说:教育是什么,就是忘记课堂上老师讲的一切,最后那些还剩下来的东西。

 

                        2022.12.17,一段难忘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