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相遇“中政参”

(2022-08-07 16:35:21)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发表

教育随笔:相遇“中政参”

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沐浴着习习春风,我走进了校门。传达室的赵师傅叫住我,“张老师,你订阅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政参”)杂志已经到了。”他把杂志递给我,又关切地问,“这一期上有你的大作吧?”我笑着说,“我也很期待呀。”

进了办公室,烧一壶水,泡一杯刚上市的新茶,我习惯地伫立在窗口,看着春天的校园,日光溶溶,花树摇曳,林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跳跃着,教室里晨读的声音渐渐地响起来了。我坐下来,轻轻地打开新一期“中政参”的封面,这里,是春天的另一座校园。

 

喜欢董卿在《朗读者·第一季》开场的这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了暖,就有了雨;

春遇见了冬,有了岁月;

天遇见了地,有了永恒;

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奥地利哲学家马丁·布伯说,“相遇是生活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中学政治教师们——我们与“中政参”的相遇,是给了彼此的新生。

 

“中政参”是一座空中桥梁,它将耕耘于四面八方、分处于天南地北、相隔于海角天涯的素不相识的中学思政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护学科园地、分享学科资源、探究学科前沿;

“中政参”是一片广阔的沃野,它采撷来自于中学一线的每一朵别致的野花,每一株碧色的青草,每一颗晶莹的露珠,每一片独特的云彩,使思政学科呈现一派百花齐放郁郁葱葱的景象;

“中政参”是一座宽敞而开放的教室,无论是学科新人还是教学专家,都可以在此畅所欲言激扬文字,或坐而论道或争短议长,聆听不同的声音,寻求彼此的共识,为学科发展注入绵绵不绝的新元素;

“中政参”是一个生长着的活泼泼的世界,每一位有志于学科教学的同道中人在这里播种或绽放,每一期文章都汇聚众多的经验和智慧,每一篇佳作都给予我们或深或浅的启迪,助力我们专业成长。

此刻,我又轻轻地翻开新的一页,就像推开了一扇窗户,窗外的春天,正在扩展、汇聚、丰富和灿烂起来,我们一起守望着,我们一起相遇着,我们一起交相辉映着。

 

从远远地望见,到一步一步地走进;从一名纯粹的旁观者到一名热心的参与者;从一名懵懂的新手成为一名“知天命”的老师,那是因为,我和“中政参”有幸相遇了:

20146月,我的第一篇教育随笔——《树的教育遐想》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6期的“卷首语藏”,黄主编赞誉为“一篇美文”;

20157月,我在“中政参”发表了教学生涯的第一篇论文,《教“材”好,教才好——从教学素材的选用反思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并被当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的《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全文收录;

20161月,我成为当年度第一期的封面人物,长久地凝视着封面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向我走来的“自己”,我有些不相信,但是又感觉到一个新的世界,正在我的教育生命中徐徐地舒展开来;

201976日至9日,我带领工作室团队专程赴陕西师范大学学习,聆听了康维铎院长、黄建炜主编、段海军博士等专家的报告,并受邀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参访,在黄主编狭小简陋的办公室,我翻阅着一期一期浸染着岁月沧桑、承载着学科生命记忆的杂志,好奇地问:“为什么这儿会成为我们中学思政学科教师念念不忘的地方呢?”

 

所谓“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我以为其命名之意有三:一者,是为广大中学一线思政教师营造一所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园;二者,是建设学科同仁共同参与、相互交往的平台;三者,是为学科发展提供彼此切磋与深入研究的机会。

“中政参”是我们全体中学思政人共同的家,我们在此相会、交流、切磋,守护初心;我们因此相识、守望、期待,共担使命;我们借此交际、交汇、交锋,共育成长。因为我们与“中政参”的相遇,就有了这“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欣欣向荣,故赋诗以贺:

雁塔千载盛唐风,中政园里春意浓。

五十华诞参天树,八方同誌传薪火。

好鸟嘤嘤求友声,鹿鸣呦呦有知音。

妙笔文章谱春秋,方舟共济彩云彤。

 

           2022.03.31,为“中政参”创刊50周年而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