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感受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
(2022-07-09 11:28:17)
标签:
教育情感 |
分类: 随笔 |
今天上课之前,很荣幸和来自遥远的阜康的F老师聊起了学校和教育。F老师1969年生人,祖籍江苏,父母是60年代到新疆支边的青年。F老师现任教于边疆的一所小学,下面是我整理后的交谈记录。
张:你现在所在的小学,师资能有保障吗?
F:没有保障。
张:保障不了?是老师不够吗?
F:老师不够呀。我们学校现在缺8个人。
张:缺8个人啊,那您教什么学科?
F:我教体育,还管着学校安全的问题。
张:哦,教体育,还管安全工作。那你们学校学生有多少人?
F:我们鼎盛的时候有1500人,现在只有300多人,340多人。
张:你们的小学是1-6年级吗?
F:是的,1-6年级。
张:现在300多人,那么班级的规模呢,50个人左右?
F:30多人,一个年级两个班。
张:老师缺少,那怎么办?
F:我们就上大班,或着混合班教学。
张:那老师待遇怎么样?
F:待遇还行。现在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政策也好,我们这样的年龄,高级教师一般是六档的,每个月大概一万一左右。
张:那还是不错的。
F:跟这边的收入待遇差不多吧?
张:嗯,那是差不多的。
F:我们就是还多一个边疆津贴。
张:那你们的工资收入还是可以的,我们这边也就这么一点。
F:我们其他方面的条件,还是不如浙江的。
张:其他方面,我们现在也没有什么的,基本上就是工资、加上奖金这一块的收入。当然学校的设施和条件要好很多。那老师的缺口,主要是招不到人吗?
F:差不多是这样。
张:你们本地培养的学生回去的很少吗?
F:回去的很少。
张:那边有支教的老师有么?
F:支教的有,山西的。山西这些年有支教的老师过来。但因为环境的原因,安全方面的原因,一般都是在市区,不会到乡镇来。乡镇教师资源不足,就搞轮岗,现在又搞集团化办学。
张:撤并?
F:集团化办学,就是几个学校捆绑在一起,然后就抽调人员,两边人员交流,但是从乡镇一级来看这样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张:你们那边现在的师资匮乏还是很普遍的。
F:北J这边相对好一点,但主要也是在地级市,中心城市,相对比较集中。
张:一般来说,大城市、中心城镇的教学资源、师资配备会好一些,在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的情况。
F:这两年政策上有支持,甘肃这一边来应聘的老师比较多,他们可以走“绿色通道”,直接可以给编制,还有国家西部计划的人才进来,但主要是在南J了。
张:那现在你们学校中,SS民族的教师人数多吗?
F:基本上每所学校都有,但现在基本上不上讲台,因为国语水平不行,只能做些服务性的工作。
张:现在你那边的学校都是推行国语教学了?
F:很多老师一方面年纪大了,也不可再学习国语教学,另一方面也不能辞退,所以占了编制。
张:他们不上课了,只能做些后勤的服务工作了。那现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全都采用过于教学?
F:是的,我们不说汉语教学。
张:哦,是国语教学。
F:说汉语教学,容易造成紧张的情绪。
张:不利于团结。
F:国语教学是国家在推动的。
张:学生都是住校吗?
F:乡镇全是住校的,学生的家离学校都很远,所以都住校。现在乡镇一般只有小学了,初中学校都集中在县市。住宿都是国家补贴的。
张:吃饭、住宿都是国家包了?
F:给学生补贴。初中高中,一个学期国家补贴是1250,小学是950,国家承担了大部分,好多娃都在生长期,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
张:那边的家庭一般都有好几个孩子吧?
F:SS民族一般不低于3个,我们一般只有1个。现在看,这个政策当初有点解读不好,就是说H族生1个,SS族生2-3个,所以人口结构变化很快,我们那一代人都是1个,SS都是2-3个,甚至还要多。这也是一个原因。
张:就是人口结构不平衡了。
F:跟当初的政策解读有关系,所以就埋下隐患了。现在重新调整政策了。
张:你不容易啊,向你们学习,在那边坚守这么多年。
F:这个也习惯了,也没有啥的,没有啥的。
张:那你父母还有回来的打算吗?
F:他们都不在了。我也不可能回去了。
张:哦,那你小孩子也工作了吧。
F:没,也还没有工作,那边的人普遍结婚晚,娃还在读书。
张:哦,谢谢你,有机会聊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