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从“两小儿辩日”审视孔子的“教师资格”

(2022-05-13 21:54:47)
标签:

教育

反思

分类: 随笔

教育随笔:从“两小儿辩日”审视孔子的“教师资格”

  《列子·汤问》中“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是大多数人熟悉的经典文本。我们一方面为“两小儿”的“较真”而深思,另一方面也为孔老师的“窘迫”而不解。课堂上,在引入这个经典文本之后,我提出了问题,“如何评价孔老师的表现?孔子是一个合格老师吗?”

故事文本如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第七章)》

确实,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复学习的文本,这并不是文本本身的历史足够悠久”,而是因为文本中孔老师的形象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孔老师是“至圣先师”是“万世师表”,这么可能会这样狼狈?是不是“列子”故意制造迷障,诋毁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呢?当然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反过来也正说明,孔子也是一个“正常人”,既然先生和你我一样都是“凡人”,那么即使后来被罩上了这么多名号和荣誉,也还是无法改变他作为“凡人”的局限,这正表明,我们完全可以“平视”而不是需要“仰视”这位伟大的“先师”。

  我问学生,“大家再一次阅读这个故事之后,心里对孔老师是不是有新的认识?”孔老师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好老师呢?我们最后“全面”地来做一个评判,当然,我们今天的评判是基于一种理性的假设和推断。

首先,成为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应该是“学高为师”,最起码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能够应付自如,而不至于仓皇失措,就此而言,孔老师似乎是不够格的,因为针对两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孔老师竟然“不能决也”,连如此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他是怎么当老师的?还不如诸葛亮,孔先生显然既不知天文,也很难晓地理,一个小小的“太阳远近问题”都回答不了,孔子是怎么办学校收弟子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但也有同学认为,老师不一定什么都知道,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不应该要求孔子在任何专业领域中都是“大神”,孔子“不知天文”并不等于他就没有资格成为别人的老师,一个人能做老师是因为“术业有专攻”,孔子只要有专业特长就可以胜任了,不能因为他在这个问题上的“不能决”,而否定了他在其他领域中的表现。

其次,从孔子面对“两小儿”提问时的表现而言,也很难判定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所谓“不能决也”,就是说孔子很犹豫,一个同学说,“孔子自己也不能决定”,他确实没有给“两小儿”明确的答复,这正体现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就此而言,孔子当然是一个好老师,他既不愿意说假话也不糊弄学生;另一个同学说,孔子“不能决”,所以会被两个小朋友耻笑,“一个有学问的老师却回答不了‘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怎么有资格去当别人的老师呢”,显然,孔子不是一个好老师。

最后,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从孔子的事后表现去假设。虽然故事是没有下文了,但也给后来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关键还是要看孔子的“后续”。有同学说,这个在“周游列国”路上“偶遇”的事件,孔子也许不会格外在意,或者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他还是继续“游列国,推销他的政治主张,宣传着他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思想,“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怎么可能会挂在他心上?最起码对于这两个小朋友来说,孔子算不上是好老师了。也有同学说,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吾十五而有志于学”,既然遇到了这个问题,他回去之后一定会心心念念地,会想着这个问题,会去查找文献,请教他人,也许他的学生当中有对天文学有研究的呢,或者孔子会去请教世外高人,孔子的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断学习终身好学,这样的老师当然是好老师。

  讨论到最后,我们也没有达成共识。聪明的,那么请你告诉我,“孔子是一个好老师吗?”

 

                   2022.05.13,教学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