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在“三尺讲台”上绽放教育人生

标签:
教育情感 |
分类: 师生之间 |
11位同学先后上台展示,“任务2”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是学生按照事先抽取或自主选定的话题进行演讲,本次“微演讲”话题,我事先已提供给大家准备,有少数同学是自己另外选定的话题,今天涉及的“话题”包括——“我理想中的学校”“我想成为这样的老师”“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我所理解的‘明体达用’(湖师院校训)”“仰望星空的人”“有效联结后的互相成就”“弈秋是个好老师吗”“拒绝成为文字失语者”——这些话题都与我们今后要从事的“教育事业(职业)”密切相关。第二,在每位演讲的同学完成任务之后,请一位同学进行点评,由于时间有限,只能由我专门指定同学点评,没有办法进行充分的生生互动,同学的点评也很出彩,这说明大家都是非常认真地参与到这次学习活动中来。第三,是我的点评,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演讲”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演讲的“话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阐发,以供大家参考批评。
汉语“演讲”一词,包含两个层次,就“演”而言,有“演绎”和“表演”的意思,既要演绎阐释所讲的主题,又要展示一定的表达、表现和表演能力;就“讲”而言,既要能够把自己所理解的主题讲清楚说明白,还要能够启发和打动听众,使听者的内心产生共鸣或疑问,启发其思考和反省。今天的演讲中,吴宇昂同学对“柏拉图阿德米学院的向往”,周静同学对“教师应成为优美文字的表达者”,张依静同学对“明体达用”校训的阐释,李紫欣同学对“仰望星空的人”的追寻,罗仲磊同学对“先生”一词的深刻解读,钮一帆同学对心目中的那位“我只是喜欢教书的老头”的语文老师的温馨回忆,都让人印象深刻意味悠长。
看到每一位站在讲台上的“你”,有如此精彩的演绎和尽情的绽放,内心感到由衷的欣慰。“长江后浪推前浪”,呵呵,前浪坐在沙滩上,等着后浪们“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不必不如师”。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功德就是甘为人梯,让一代一代的“后生”踩着自己的肩膀“更上一层楼”,去看见更大的世界,更远的未来,更灿烂的星空,点燃一个未来教育者的梦想,激发其教育人生的最大可能,乃人生之乐也!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