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导游·伴游·畅游

(2022-03-31 21:15:22)
标签:

教育

情感

分类: 随笔

    我理解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最终的指向都是“成全人”。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教师,我们需要自觉地思考和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学校教育归结为一个根本命题,就是“全人教育”。在我们的传统中,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成人”,教育的目标在于“成全人生”。1922年,梁启超先生在苏州的一场演讲中这样阐释教育的本质,“教育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部分。知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儒家倡导“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的入世人生态度,在当下仍然具有价值。鲁迅先生当年为北大设计的校徽是三个人的形象,寓意为“立人”,在鲁迅看来,近代西方之强其“根柢在人”,要使中国摆脱近代以来的落后窘况,在文化建设方面则“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教育的目的》中提出,“教育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分享以及行为举止的规范,将传统交给年轻人,使他们在其中成长,舒展自由的天性。”这与马克思所追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致的。教育是成全人的,我们要成全的人是“全人”,“全人”是完整的人,是身心和谐、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明体达用的人。

育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既要各司其职,又需形成合力。对于师范生培养,学校有通盘的全局的考量,学院也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规划,其理念和宗旨是一以贯之的,我们要培养的,是面向中学一线的、能够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讲台上“站得住”“站得稳”“站得直”的“马家人”,是“有思想”“讲政治”“懂理论”的新时代思政教师,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也是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

今天所在的这间活动室,名为“从游居”。我喜欢“从游”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当年梅贻琦先生曾经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雅思贝尔斯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真正的教育关注的是如何调动并实现人的潜能,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操练、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而这些,是在游戏和探索中完成的。作为一名老师范生,一名在中学一线有30年教学经历的思政教师,也作为马院的一员新兵,我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简单谈点体会,努力做好三个“游”:

第一,在专业发展上做好学生的“导游”,学院为思政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科学设置了系列课程,为每位同学都配备了导师,作为专业课教师和导师,我们要尽力做好“导游”的工作,引导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培养扎实的师范技能,提升政治站位,丰富个人素养,熟悉学科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为中学思政教学一线输送优秀的人才;

第二,在精神发育上做好学生的“伴游”,感谢学院的信赖和鼓励,我很荣幸担任了思政专业20211411班的班主任,要和这一批孩子在师院相伴四年,我原来在中学也担任过多年班主任工作,当然中学与大学是很不一样的,学院有学工部具体服务和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专职书记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相伴学生的精神成长,为此,我们班级专门建了一个名为“德清湖畔思想的家”的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一方面我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和精神交流的园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建一座“班史馆”,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他们今后生命历程当中一所值得回忆和守望的精神家园。

第三,是在学习上和学生一起“畅游”,说实话,我只是比现在所带这个班级的学生早半年进入师院,虽然是个老教师,但又是一名新手,所以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自己也感到在新的环境中,要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我一向认为,教师首先是学生,应抱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应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教师也要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成全自己,我希望我所带的学生也能够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教以成人首先要学以成己,作为教师,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学为业因学而成善学而乐,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所谓“从游”,其实也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畅游”而已。

 

     2022.03.31,在学校“三全育人”座谈会上的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