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看唐宋文化之差异

标签:
文化唐宋 |
分类: 名家讲座 |
唐代韩干擅长画马,他以皇家圈养的骏马为原型,其代表作是《牧马图》。我们都比较熟悉徐悲鸿的马,徐先生笔下的马,形象为什么都是廋硬的?他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我们现在看韩干笔下的马,就会想到一个人,杨贵妃。唐代的绘画体现的是唐人的气象和精神。
南宋时期两个著名的画家是马远和夏圭。他们擅长扇面画,不过他们画的扇面不是明代唐伯虎这样的文人画的折扇,而是古代女子手中拿的团扇,是圆的团扇。马远的代表作是《寒江独钓图》,就是在团扇上作的画,他只在扇面右下角画了一条船,一个渔夫在钓鱼,其余都是空白,马远这幅代表作的意境取自于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其实这首诗还有一种解读的办法,这是一首藏头诗,四句的第一个字合在一起是“千万孤独”。马远只在画面的右下角画一条船一个人,他的绰号就叫“马一角”。
这幅《松溪泛月图》是夏圭的代表作,画面下方画了一棵松树,旁边一条船船上一个人上面一轮明月,但是这幅画的关注点主要是在下面,所以人送绰号“夏半边”。有人说,马远、夏圭的画面都留出了大片的空白,我们从画面空白的地方可以想到茫茫的江面,这里有很多哲理的沉思。这正是中国艺术的精妙之处,老子《道德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正所谓“无中生有”,老子还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都是此理。这种画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它背后透露出南宋文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意或情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南宋只有半壁江山,通过绘画本身就蕴含着这个时代残山剩水的凄凉。
南宋灭亡之后有个著名的文人叫郑思肖,亡国之后到处颠沛流离,他擅长画兰花兰草,他的这幅代表作叫《墨兰图》,他画的兰花兰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没有根的,他画的是“无根兰”。为什么他的兰花兰草没有根呢,国家都已经灭亡了,他还有根吗?
透过这些绘画,我们就可以深切地体会两个时代的差异。
注:本文为2018年7月8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聆听高峰教授讲座的听课笔迹整理,文字略作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