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技华为海外市场爱立信销售收入it |
“销售收入1852亿元人民币(280.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净利润238亿,净利润率为12.8%。”今日,华为公布了2010年年报,最重要的两项指标收入和利润均堪称“惊艳”,前者标志着企业的经营规模、后者则是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凭借高增长率,华为坐稳了全球设备商的第二把交椅,并拉近了与销售冠军爱立信的距离。
不过,笔者却更看重“收入构成”这项数据。年报显示,“华为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647.7亿元,同比增长9
.7%;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204.05亿元,同比增33.8%。海外市场占华为全部销售额的65%。”
一家中国本土公司,不靠牌照、资质等行政垄断资源排挤竞争对手,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纵横捭阖,在大浪淘沙的金融危机中左右逢源,令人赞叹;一家中国本土公司,没有拘泥于拥有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主动、勇敢地试水海外,从亚非拉到欧罗巴不断实现成功拓展,令人敬佩。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一件事情。一个朋友曾经帮华为写过一篇文章,将其定义为“民族企业”,然而华为公关部项目经理却说,我们是中国企业,但也是国际企业,所以尽量不要用“民族”二字(笔者注:爱立信不仅不突出是瑞典企业,甚至更强调与中国共荣共生,乃同理)。如此表态,可见华为对于海外市场的小心与看重。
再往前想一步。
再往前想一步。
前段日子,三大电信运营商也相继发布了2011年财报,总体来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移动在营收、利润等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两家。于是,有人、有媒体又提出要“劫富济贫”,打压“强者”。为什么要在强者二字上加上双引号呢?因为三大运营商虽然都是世界500强企业,但是这个强主要是建立在国内市场,建立在对牌照的垄断,建立在简单复制模仿,而非拓展海外市场、充分市场竞争、集中高效创新。尽管中国电信业拥有全球市值第一的运营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2G/3G网、最大的宽带网和最多的用户群,但在国际舞台上,也只是发出声音,还很少展示力量。
诚然,与卖设备相比,电信网络运营要更加复杂,牵涉到当地的文化、传统、风俗等方方面面,以及国际上对于中国“经济殖民”的污蔑和警惕,不过当地处非洲的埃及电信都能够把3G网络卖到万里之遥的红色朝鲜,中国电信运营业还有什么理由为海外市场几近空白辩解呢?
从今天起,我们衡量成功与失败、强者与弱者、饱和与发展,都应该具有国际视野,不应该再盯着自己人。华为的“漂亮”财报,不仅让国内电信运营业尴尬,也让保有各种短视、狭隘思想的人脸红。
“窝里横”、“窝里斗”,该停止了!
前一篇:建材团购会,你到底忽悠了谁?
后一篇:农村信息化,该由谁埋单?

加载中…